[发明专利]智能化茶叶采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07278.2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3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6/04 | 分类号: | A01D4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知行合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0 | 代理人: | 田敏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茶叶 采摘 装置 | ||
本发明申请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茶叶采摘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可伸缩的机架,底座上设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便于本装置在茶园内行走;底座设有用于收集茶叶嫩芽的收集室,机架两侧设有转轴、采摘板和往复机构,采摘板前端通过与往复机构连接,采摘板后端与转轴转动连接,采摘板的后端设有与收集室连通的斜管;采摘板上设有多个采摘条口,采摘板上位于采摘条口内壁设有滑腔,滑腔内滑动设有拿捏条,机架上设有控制拿捏条在滑腔内滑动的驱动机构,机架上位于采摘板的前端设有吹气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既能高效率的采摘茶叶嫩芽,又能模仿人工采摘茶叶的方式,确保茶叶嫩芽断口光滑平整,进而确保茶叶的口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茶叶采摘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茶叶所泡的茶饮作为天然绿色健康的饮品,在我国有大量的饮用群体。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茶不仅名品最多,而且品质优异、造型独特优美,还具有很好的艺术欣赏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
茶叶在茶树上生长成熟后,需要经过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和烘干等步骤,才能成为日常人们所接触到能够泡出茶的茶叶。在传统的茶叶制作的过程中,采摘是人们手工逐一对茶叶生长的嫩芽进行采摘,这种采摘方式精度较高,能够实现分级采摘,也能够确保茶叶的品质,但是速度极慢不适用于较大规模的茶园中。为了提高茶叶的采摘效率,目前市面上已有各式的茶叶采摘机械,这类机械因大幅度提高了茶叶的采摘速度,也降低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被广泛使用。
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追求,人们发现手工采摘茶叶时,是通过食指和大拇指拿捏茶叶的嫩芽,然后在侧方向用力撇动的同时向上提拉,使茶叶的嫩芽自行断裂,这样茶叶嫩芽的断口光滑平整、创伤小,断口析出的浆液少,能够快速干燥封闭断口。而机械采摘茶叶时,通过刀片结构将茶叶嫩芽从茶树上割断或剪断,这样茶叶嫩芽的断口多呈不平整的毛刺状,特别是对于刀片结构使用较久、或者刀片结构没有正对茶叶嫩芽断口处的情况下;这时所采摘的茶叶断口面积大、受损组织增加,还可能出现破裂的情况,导致断口处浆液析出较多,且浆液析出时间较长。浆液较多的情况下,将茶叶嫩芽制备成干燥的茶叶,在茶叶饮用时浆液溶于水,严重影响茶的口感。另外机械采摘的茶叶由于破损可能性较多,还影响饮用者的观感,同时由于机械采摘造成茶叶断口较多,也影响着茶树第二年的生长,这就会影响茶树来年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茶叶采摘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机械采摘后所制备的茶叶,品质差、口感不佳、观赏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智能化茶叶采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可伸缩的机架,所述底座上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便于本装置在茶园内行走;所述底座设有用于收集茶叶嫩芽的收集室,所述机架两侧设有转轴、采摘板和往复机构,所述采摘板前端通过与往复机构连接,所述往复机构驱动采摘板前端上下移动,所述采摘板后端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采摘板的后端设有与收集室连通的斜管;所述采摘板上设有多个采摘条口,所述采摘板上位于采摘条口内壁设有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设有拿捏条,采摘条口两侧的拿捏条在滑腔内滑动对茶叶嫩芽进行夹持,所述机架上设有控制拿捏条在滑腔内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机架上位于采摘板的前端设有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对采摘板吹气将采摘板上采摘下来的茶叶嫩芽吹到斜管上。
所述采摘板的前端为采茶前进方向,所述采摘板的后端为采茶前进的反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7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