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98250.7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夏栓;马娟;黄若涛;武心壮;李逸;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D1/02 | 分类号: | G21D1/02;G21D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赵海鹏 |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用 反应堆 厂房 核能 供热 布置 方法 | ||
1.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的步骤:
(1)、放射性的反应堆厂房和非放射性的电气控制厂房共用一个筏基,均为抗震I类厂房;
(2)、非安全相关的低放或非放射性系统设施、放射性通风系统,与核岛厂房控制区出入口组成附属厂房,位于反应堆厂房一侧;电气控制厂房位于反应堆厂房另一侧;供热站及非安全相关的电气系统布置在反应堆厂房另外两侧;反应堆水池和装换料系统布置在反应堆厂房的中轴线上,辅助系统、三废系统及相关的电气配电间、就地控制室分别布置在两侧;
(3)、反应堆结构将堆芯、控制棒驱动机构、稳压器和蒸汽发生器集成为一体化设备,两个一体化反应堆本体被各自独立的安全壳包容后,共同浸没于同一个安全壳水池中,容纳在同一个反应堆厂房内;采用堆芯整体吊装的水下壳外换料系统,该系统包括双堆共享燃料贮存搁架、控制驱动机构存放搁架、运输通道、乏燃料池、装料池、清洗池、反应堆厂房行吊、装卸料机、新燃料升降机、燃料抓取机、燃料运输设备和厂房外运通道;
(4)、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单堆设置: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堆芯冷却系统包含于钢制安全壳中,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安全壳导热系统布置在壳外的反应堆水池中,贯穿安全壳的有工艺接管、电气贯穿件均从安全壳顶部穿出,通过快拆接头与安全壳外部件连接;
(5)、与反应堆运行相关的辅助系统和支持系统单堆配置,其它系统双堆共用;中放和高放系统均布置在反应堆厂房,低放和非放的工艺系统布置在附属厂房地面层,放射性通风系统布置在附属厂房地上二层,通过楼板与地面层隔离形成合理的辐射分区;
(6)、安全级电气系统、主控室、停堆相关的设备间和配套的暖通设施均布置在电气控制厂房,非安全级电气系统布置在供热站,毗邻反应堆厂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气控制厂房分为五层,层高与反应堆厂房相匹配;其中,主控制室、技术支持中心、1E级电气间和直流设备间、动力中心和计算机间等布置在该厂房内,服务该厂房的非放射性通风系统布置在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堆厂房共五个层面,地下二层,地上三层;其中,反应堆水池中轴为轴线,单堆设置的正常余热排出系统、化学容积控制系统、乏燃料池冷却净化系统和放射性气体处理系统镜像布置在同一反应堆厂房的最低层面;双堆共用的放射性废液系统的收集和暂存设备也位于该层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单堆设置的化学容积控制系统下泄设备、容控箱及相关管路镜像布置在地下一层;化学容积控制系统、乏燃料冷却净化系统和放射性废液系统的树脂床和过滤器也集中布置在地下一层;双堆共用的装换料系统和外运通道、废固放射性滤芯储存间和工艺、电气贯穿区也位于该层面;其它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和工艺管阀间位于地上一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地上二层主要是反应堆厂房大厅和运行平台层面,换料时安全壳上部和堆本体上部组件放置于运行平台上,用于吊装主设备部件的行吊安装在反应堆大厅最上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属厂房分为两层,位于地面层和地上二层;双堆共用的放射性废液系统低放设备及管路、化学容积控制系统的硼酸设备及管路、以及反应堆厂房的控制区出入口布置在地面层;除去除盐水系统和设备冷却水系统外,双堆共用的非放射性工艺系统也布置在地面层,设备间与厂区相通;放射性通风系统位于地上二层,服务于反应堆厂房和附属厂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82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