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98250.7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夏栓;马娟;黄若涛;武心壮;李逸;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D1/02 | 分类号: | G21D1/02;G21D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赵海鹏 |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用 反应堆 厂房 核能 供热 布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核能供热堆布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同两个一体化反应堆本体及包容其的安全壳容纳于同一个反应堆厂房内,除专设安全设施及与反应堆运行直接相关的辅助系统单堆配置以外,其余安全相关及放射性包容的系统尽量共用,从而减少抗震I类反应堆厂房的占地面积和体容量,提高经济性;在保障安全性、可运行性、施工可行性的基本前提下,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布置大大简化,双堆共用装换料系统和部分辅助、三废和支持系统,相比传统堆型,大大减少了抗震I类核岛厂房的占地面积和体容量,降低了建造成本,具有优越的经济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能供热堆布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问题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全局,也关乎生态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进程。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随着温室效应、PM2.5、大气污染等一系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化石能源逐渐减少,国家致力于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利用核能资源。
近年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大多利用化石燃料取暖,因此,常受到雾霾的严重困扰。核能是被公认的唯一现实的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既清洁又经济的现代能源,核能在民用核电方面的研发、运行和维修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核能供热是核能应用新的发展方向。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核反应堆产生核裂变释放热能加热主回路冷却剂,然后通过中间隔离回路进行热交换,将热水供给用户。核能供热在各种新型能源利用形式的衡量中,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治理环境问题的现实选择。
核能供热技术需要在安全性、可运行性和建造可行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性,才能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常规核能供热核岛厂房布置方案中,采用单堆盖图章的布置模式,即单个反应堆布置在独立的反应堆厂房内,并配备独立的辅助厂房,抗震I类厂房占地面积较大、建造成本较高。
针对上述情况,本方案考虑双堆核能供热厂布置采用两个反应堆被各自独立的安全壳包容后,共同浸没于同一个安全壳水池中,容纳在同一个反应堆厂房内,以减少抗震厂房占地面积,提高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同两个一体化反应堆本体及包容其的安全壳容纳于同一个反应堆厂房内,除专设安全设施及与反应堆运行直接相关的辅助系统单堆配置以外,其余安全相关及放射性包容的系统尽量共用,从而减少抗震I类反应堆厂房的占地面积和体容量,提高经济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堆共用反应堆厂房的核能供热堆布置方法,包括以下具体的步骤:
(1)、放射性的反应堆厂房和非放射性的电气控制厂房共用一个筏基,均为抗震I类厂房;
(2)、非安全相关的低放或非放射性系统设施、放射性通风系统,与核岛厂房控制区出入口组成附属厂房,位于反应堆厂房一侧;电气控制厂房位于反应堆厂房另一侧;供热站及非安全相关的电气系统布置在反应堆厂房另外两侧;反应堆水池和装换料系统布置在反应堆厂房的中轴线上,辅助系统、三废系统及相关的电气配电间、就地控制室分别布置在两侧;
(3)、反应堆结构将堆芯、控制棒驱动机构、稳压器和蒸汽发生器集成为一体化设备,两个一体化反应堆本体被各自独立的安全壳包容后,共同浸没于同一个安全壳水池中,容纳在同一个反应堆厂房内;采用堆芯整体吊装的水下壳外换料系统,该系统包括双堆共享燃料贮存搁架、控制驱动机构存放搁架、运输通道、乏燃料池、装料池、清洗池、反应堆厂房行吊、装卸料机、新燃料升降机、燃料抓取机、燃料运输设备和厂房外运通道;
(4)、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单堆设置: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和堆芯冷却系统包含于钢制安全壳中,二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和安全壳导热系统布置在壳外的反应堆水池中,贯穿安全壳的有工艺接管、电气贯穿件均从安全壳顶部穿出,通过快拆接头与安全壳外部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8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