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持稳定电阻的活性炭电热再生装置及其再生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97342.3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聂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颀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1J20/20;H05B3/03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陈炜 | 
| 地址: | 313099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持 稳定 电阻 活性炭 电热 再生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维持稳定电阻的活性炭电热再生装置及其再生方法。该装置包括再生仓、第一移动电极板和第二移动电极板。再生仓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让位孔。第一移动电极板、第二移动电极板分别位于再生仓外的两侧,并与再生仓滑动连接。第一移动电极板和第二移动电极板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电极凸柱。各电极凸柱分别穿过再生仓上对应侧的各让位孔。第一移动电极板和第二移动电极板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向或相背滑动。本发明通过调整电极凸柱刺入颗粒活性炭群的深度,抵消颗粒活性炭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对再生功率的影响,避免局部短路以及再生温度不足的情况出现,并使得电热再生功率保持在最佳的额定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再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持稳定电阻的活性炭电热再生装置及其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炭再生是将吸附的物质从废弃炭上脱附出来,以恢复原有的吸附性能,而活性炭电再生原理是对填充在电极板间的活性炭通电,炭粒群会在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焦耳热,实现温度升高热解脱附有机物质,从而实现再生。
活性炭具有半导体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炭颗粒的电阻会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再生过程中,活性炭电阻过小会引起局部短路,电阻过大再生炉内部温度升不上去。目前的活性炭再生技术中,关于改变再生过程中炭颗粒群的电阻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仍不完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持稳定电阻的活性炭电热再生装置及其再生方法。
本发明一种维持稳定电阻的活性炭电热再生装置,包括再生仓、第一移动电极板和第二移动电极板。再生仓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让位孔。第一移动电极板、第二移动电极板分别位于再生仓外的两侧,并与再生仓滑动连接。第一移动电极板和第二移动电极板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多个电极凸柱。各电极凸柱分别穿过再生仓上对应侧的各让位孔。第一移动电极板和第二移动电极板能够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相向或相背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再生仓包括底板、侧盖板、第一固定电极板和第二固定电极板。底板、两块侧盖板、第一固定电极板和第二固定电极板合围成槽体状。第一移动电极板、第二移动电极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电极板、第二固定电极板的相反侧。所述的再生仓上的让位孔位于第一固定电极板和第二固定电极板上。第一固定电极板和第一移动电极板连接在一起;第二固定电极板和第二移动电极板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移动电极板、第二移动电极板分别接入稳流电源的两极。
作为优选,再生仓同一侧的各让位孔呈矩阵状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凸柱的直径等于让位孔的孔径。
作为优选,所述电极凸柱的外端部呈尖锐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再生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再生温度的测温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稳流电源配置有显示屏,能够实时监测通电电压V和通电电流I。
该维持稳定电阻的活性炭电热再生装置的工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待再生的颗粒活性炭倒入再生仓中,对第一移动电极板与第二移动电极板之间通入恒定电流,使得再生仓内的颗粒活性炭开始电热再生。
步骤二、在电热再生过程中,颗粒活性炭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调节第一移动电极板与第二移动电极板上电极凸柱的间距的方式,来调整第一移动电极板与第二移动电极板之间电阻值,使得整个电热再生过程中的再生功率保持在预设范围内,直到再生结束。
第一移动电极板与第二移动电极板之间电阻值R通过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检测得到或两种方法综合得到。
方法一:检测第一移动电极板与第二移动电极板之间的电压U和电流I;计算R=U/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颀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颀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73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