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制备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92935.0 | 申请日: | 2021-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5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侯相林;李红艳;邓天昇;李学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C29/128 | 分类号: | C07C29/128;C07C31/2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申立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5 | 代理人: | 程园园 |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呋喃 化合物 制备 丁二醇 及其 衍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制备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属于循环经济技术领域。针对目前溶液使用的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已经饱和,其直接利用受限,以及开环困难,再利用途径少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制备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的方法,经酯化反应将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开环,再经酯交换反应将所得酯化物转化为沸点较低的酯类化合物,进而分离得到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为四氢呋喃类化合物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循环经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制备1,4- 丁二醇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塑料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全球每年仅一次性塑料制品就达1.2亿吨,只有10%被回收利用,另外12%被焚烧,超过70%被丢弃到土壤、空气和海洋中。由于废弃塑料没有得到合理的、正确的、及时的处理,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如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环保材料应用的重要性,并对环保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加大投入。可生物降解塑料应运而生。可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各项性能在储存期内满足使用要求,而使用后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一类塑料,是当前公认的解决塑料造成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对可降解塑料的深入研究以及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开发应用,可降解塑料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取代没有降解功能的普通塑料。
全球及中国限塑乃至禁塑政策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有望打开十倍以上空间,达到千万吨级别市场。我国的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起步晚,但市场消费增长势头迅猛。仅2012年~2018年,我国可降解材料的产能就从23万吨增长至45万吨,年复合增速为11.84%。2019年,我国可降解材料产能达到62万吨,同比增速约37.8%。时至今日,其产量依旧稳步增长。在其生产过程中,副产大约10%的四氢呋喃,其量相当可观。当前作为溶液使用的四氢呋喃已经饱和,使得其直接回收利用受限,所以,一些科学工作者对其开环再利用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对四氢呋喃的开环研究仍然停留在其开环自聚的阶段。在相应的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四氢呋喃开环自聚制备聚四氢呋喃,再利用途径较少。而四氢呋喃直接水解开环反应由于热力学限制,极为困难。四氢呋喃类化合物与四氢呋喃具有相似的结构,均具有环醚的结构,同样极难开环,目前对其开环再利用的报道鲜少,所以其新用途亟待开发。四氢呋喃类化合物来源于生物质,也可作为原料合成可降解塑料,合理的回收再利用四氢呋喃类化合物,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同时还可以保护环境。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及碳达峰的环保政策。
发明内容
针对回收再利用四氢呋喃类化合物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制备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制备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在催化剂和一元酸的作用下,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开环制得相应酯化物;经分离得到粗产物;该产物在催化剂下,与低碳数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经分离得到目标产物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为四氢呋喃类化合物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由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制备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A类催化剂和一元酸的作用下,四氢呋喃类化合物开环发生酯化反应制得相应酯化物;经分离除去未反应的原料及A类催化剂;处理后的酯化物在B类催化剂下,与低碳数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经分离除去未反应的原料及B类催化剂,得到目标产物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
进一步,所述的四氢呋喃类化合物为:四氢呋喃、甲基四氢呋喃、2,2’-二甲基四氢呋喃和2,5-二甲基四氢呋喃。该类化合物为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的前体化合物,其在相应的催化剂下可与一元酸反应开环,发生酯化反应。再经酯交换反应可得到目标产物1,4-丁二醇及其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29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转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城际车前端部件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