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0506.X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7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范淑珍;郑洪星;卢伟;魏星;周伟民;徐勤云;童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8;C12N1/14;C12N1/02;C12N11/14;C12N11/10;C12N11/04;C12N15/10;C12Q1/6806;C12Q1/6895;C12Q1/689;B01D53/85;C12R1/07;C12R1/865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郭小丽 |
地址: | 31002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微生物 除臭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称取样品进行菌株的分离纯化;S2、通过初筛和复筛对除臭优势菌进行筛选;S3、提取细菌DNA和真菌DNA,通过凝胶电泳进行菌种鉴定;S4、采用五点对峙法筛选出无拮抗菌种;S5、菌剂复配;S6、制备固态化微生物颗粒;菌剂复配包括菌液制备和复合菌剂的复配,复配包括苏云金芽胞杆菌、酿酒酵母、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放线菌和灰戴氏霉,将各个菌种配制为菌悬液,单位体积菌悬液有效活菌数大于1×107CFU,进行正交设计。本发明通过微生物菌种对散发恶气物质的有机物进行腐熟发酵,将臭味的物质转化为无味物质,从根本上解决臭味来源,无污染无化学物质残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除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等市政处理设施距离人们的生活区越来越近,这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废气已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都明确规定了废气排放标准。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以及浓缩污泥的处理过程中都有恶臭气体产生。恶臭物质种类按其组成可分成5类: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二氧化硫、硫醇等;含氮化合物,如氨气、胺类、酰胺、吲哚等;卤素及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烃类及芳香烃;含氧有机物,如醇、酚、醛、酮等。其中,臭气的主要成分是氨(NH3)和硫化氢(H2S)。
目前常用的除臭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是指不改变恶臭物质的化学性质,而是采用掩蔽、稀释、吸附等方式改变大气中恶臭物质的浓度,以此来达到除臭目的。物理方法除臭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炭吸附方面。目前物理除臭方法工艺比较成熟,但对所处理气体和处理环境的要求较高、且处理成本也很昂贵。
化学方法是通过一些化学反应,如氧化、燃烧等化学反应使恶臭物质转化为无味的物质。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氧化、热分解、焚烧等。化学除臭法虽然可以快速高效的去除浓度高的恶臭物质,但化学物质也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引起二次污染。
生物除臭技术与物理和化学技术相比,过程中不需添加化学物质,可在常温(10℃-40℃)和常压下进行,比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它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将恶臭物质吸收转化成供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并代谢出体外,以达到去除臭味的目的。臭气的最终产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盐类等,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生物法处理废气一般经过三个步骤:①废气中的污染物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②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并被其中的微生物吸附、吸收;③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污染物在微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营养物质和能源分解、利用,将污染物去除。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釆用的生物除臭技术主要有3种: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和生物洗涤法。
生物滴滤法除臭是将废气吹入生物滴滤池,当湿润的废气通过附有生物膜的填料层时,气体中的恶臭物质被充满营养物质的循环液和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所吸附、吸收、降解,并最终分解成CO2、H2O等简单无害的无机物,消除致臭成分,净化后向大气排放。
现有除臭菌剂研究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除臭菌剂中菌种种类较少,一般只有1-3种,因此,除臭效率不是很高。
(2)微生物除臭菌剂的复配,对于菌种间合适比例和菌种间的拮抗作用考虑不全,导致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上不稳定,相关问题层出不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爱科乐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05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