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站临时路面覆工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9860.0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8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琪;王瑞峰;金文强;李海锋;王哲;李琳;张岳;王晓光;任昕;邵葳;于宏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9/08 | 分类号: | E01C9/08;E01C11/00;E01C11/16;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站 临时 路面 板结 | ||
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路面覆工板结构,至少包括钢盖板、盖板梁和剪刀撑组件,所述钢盖板为多个独立的钢盖板,每块钢盖板的两端分别架在两个盖板梁上,所述盖板梁的下端连接于基坑混凝土支撑,所述剪刀撑组件设置于两个盖板梁之间以提供剪刀式支撑,各钢盖板由上钢板、下钢板和十字形加劲肋组成,所述盖板梁由工字钢和加劲肋组成,所述剪刀撑组件包括斜撑及斜撑连接头;由此,本发明结构组件安全可靠,可以使构件标准化、拆装快速、可循环利用,工程造价低,能有效地保证地铁施工临时路面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工程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路面覆工板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到2020 年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约7970km,在实施获批轨道交通规划超7000km,多地进入网格化阶段。新建地铁线路与既有道路、建(构)筑物间交叉穿越的情况不断增多,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降低施工对既有城市道路交通运营的影响,不造成交通拥堵,至关重要。针对此问题,盖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被广泛应用。该工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交通,并且施工条件好,结构可靠性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临时非标准支撑材料,造成浪费且给施工带来不便。
目前,地铁盖挖法施工车站基本为盖挖顺做法施工,采用六四式军用梁加预制混凝土盖板临时路面组件。六四式军用梁需到相关部门租用。预制混凝土盖板基本为现场预制,车站施工完成后拆除临时路面组件。预制混凝土盖板废弃不可再次利用,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同时存在构件预制过程慢、预制期间造成粉尘、噪声等环境卫生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覆工板结构近年被提出,它通常是指型钢与钢板组合焊接的一种盖板,适用于周围建筑物密集,交通繁忙,管线较多,管线迁改费用较大等情况的浅埋地铁车站或市政基坑工程。但是由于国内对该结构的研究较少,设计的结构较为简单,实用性较差,在与下部支撑连接、整体稳定性等方面考虑仍不足,缺乏配套技术与现场应用经验,目前的使用率仍很低。一些国外公司提出的设计方案,无法适合我国的使用要求,在结构性能要求及配套技术等方面都存在问题,难以适用。
目前在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临时路面覆工板工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当采用预制混凝土盖板时,施工结束拆除后不可再次利用,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2)预制混凝土盖板的制作过程慢、养护周期长,不利于工程进度;同时盖板质量不好控制,预制期间会造成粉尘、噪声等环境卫生问题。
3)目前尚无针对地铁车站基坑使用的专用覆工板结构,现有的路面覆工板结构设计简单,缺乏排水、减震与减噪等专业设计,实用性较差。
4)现有的钢材覆工板结构,盖板梁往往直接坐放在基坑顶部的横撑上,缺乏其与基坑顶部横撑的可靠连接措施,无法满足构筑物设计的承载力验算要求,难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开展。
5)现有的钢材覆工板结构,盖板梁缺乏防止自身失稳的加强措施,在钢盖板向下传递的偏心荷载作用下,所采用的工字钢容易发生失稳破坏,安全性不足。
6)现有的钢材覆工板结构,相邻盖板梁之间缺乏可靠的横向支撑,容易发生连续倒塌倾覆,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当采用传统的X 形剪刀撑用于相邻盖板梁间支撑时,经常由于施工定位误差,造成无法准确连接的问题。
7)一些国外公司提出了覆工板设计方案,但本土化困难,无法适合我国的使用要求,在结构性能要求及配套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难以适用。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地铁车站临时路面覆工板结构,既可以满足我国地铁工程使用要求,又加工方便,可以构件标准化、拆装快速、配件可重复利用,对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与节约资源十分重要。
为此,本发明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地铁车站临时路面覆工板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9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