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流动合成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9784.3 | 申请日: | 2021-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0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刘腾;李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13/80 | 分类号: | C07D213/80;C07D213/803 |
| 代理公司: | 云南律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9 | 代理人: | 谢乔良 |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流动 合成 吡啶 及其 衍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流动合成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原料以烷氧基甲叉‑3‑氧代羧酸酯、炔和胺类化合物分别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物料a、物料b和物料c;2)将物料a和物料c经单元泵连续流动下混合得到物料d;3)物料d再与物料b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流动反应得到反应液e;4)将反应液e经除去溶剂、层析分离、洗脱、干燥得到目标产物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简单易得的原料乙氧基甲叉丙二酸二乙酯、乙炔二羧酸二乙酯和胺类在流动条件下制得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为后续工业生产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流动合成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4-吡啶酮是一类重要的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中的骨架化合物,由于不易氧化或甲基化,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如抗纤维化、抗癫痫和抗炎等生物活性可做为多种药物的核心模块,如下所示:
由于吡啶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同时具有合成药物分子的应用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里,N -芳基/烷基-2-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N -芳基/烷基-4-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却很少。目前为止对于N -芳基/烷基-4-吡啶酮,已经确定了几种合成路线,包括p-TSA催化N -芳基乙酰乙酰胺的自缩合后与双烯酮反应,过硫酸钠介导的酰基迁移反应,3-氨基环丁烯酮与缺电子炔烃的 [4+2] 环加成反应,钌催化的C-H活化苯与吡啶环反应等。然而,目前所报道的方法经常需要使用强酸,强氧化剂,致癌溶剂(苯),过渡金属催化(Ru, Rh),而且通常选择性差和低产率,反应慢且底物普适性有限。为了解决这些限制,探索一种高效和通用的方法来获取N -芳基/烷基-4-吡啶仍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流动合成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连续流动合成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是以烷氧基甲叉-3-氧代羧酸酯、炔和胺类化合物为反应原料,在催化剂条件下流动反应得到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
近年来,连续流动化学受到了合成工作者和工艺生产者的广泛关注,连续流动微反应器与传统的间歇式反应器相比,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效传热效率,高效传质效率,可以进行精确控制等优点,易于放大工业生产。同时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替代传统操作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简单易得的原料乙氧基甲叉丙二酸二乙酯、乙炔二羧酸二乙酯和胺类在流动条件下制得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为后续工业生产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本发明是将胺类和乙氧基甲叉丙二酸二乙酯或甲氧基甲基戊烯酸二甲酯在反应线圈中流动下进行反应,反应之后不进入收集装置,再与炔酯和催化剂DABCO在另一个反应线圈中进行反应,最终通过产物收集器在线收集流出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产物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
有益效果主要体现为:
1)原料简单易得市场可以买到且价格便宜;
2)中间不需要分离操作,反应高效省力;
3)绿色的反应过程、副产物只有乙醇、原子经济性高;
4)产率高,可在流动合成仪上大批量生产,为工艺化生产4-吡啶酮及其衍生物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4a化合物核磁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4c化合物核磁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4o化合物核磁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4j化合物核磁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4l化合物核磁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5i化合物核磁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民族大学,未经云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97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