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力可调节的真空吸铸装置模具底座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85141.1 | 申请日: | 202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4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 发明(设计)人: | 丁云飞;敬镕森;陈俊华;杨钰婷;陈劲松;贺毅强;杨建明;王晓丽;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D18/06 | 分类号: | B22D18/06;B22D18/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专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605 | 代理人: | 郝晓燕 |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力 调节 真空 装置 模具 底座 | ||
1.一种吸力可调节的真空吸铸装置模具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底座本体(110),所述底座本体(110)的第一端开设有卸料室(111),所述卸料室(111)上开设有走气空腔(112),所述底座本体(110)的第二端开设有吸气孔(113),且吸气孔(113)和走气空腔(112)相通;
调节室(114),所述调节室(114)开设在吸气孔(113)外侧的底座本体(110)内部,且吸气孔(113)和调节室(114)相通,所述底座本体(110)的一端设有调节底板(115);
调节机构(2),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第一调节环(210)和调节轮(213),所述第一调节环(210)和调节轮(213)皆嵌入安装在吸气孔(113)上,所述第一调节环(210)的内侧设有第二调节环(212),所述第二调节环(212)和第一调节环(210)的内侧连接有连接套(211),且连接套(211)的数量为六个,所述调节轮(213)上开设有推动孔(214),且推动孔(214)的数量为六个;
调节角块(215),所述调节角块(215)设置在第一调节环(210)和调节轮(213)内端,且调节角块(215)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所述调节角块(215)上皆开设有联动孔(216),六个所述联动孔(216)中皆插入有联动杆(217),且联动杆(217)的两端分别延伸穿过连接套(211)和推动孔(214);
动力杆(218),所述动力杆(21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动力杆(218)皆连接在调节轮(213)上,两个所述动力杆(218)的一端皆连接有动力块(219),所述底座本体(110)上开设有卡位块(220),且卡位块(22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动力块(219)穿过卡位块(220),两个所述动力块(219)的一侧皆设有限位孔(221),且限位孔(221)穿过卡位块(220)连接在调节底板(115)上,两个所述动力块(219)和两个限位孔(221)相互靠近的位置皆嵌入安装有磁石;
定位机构(3),所述定位机构(3)的数量为两个,且定位机构(3)分布在底座本体(110)的两面;
辅助机构(4),所述辅助机构(4)的数量为两个,且辅助机构(4)分布在底座本体(110)的两侧;
所述定位机构(3)包括定位环条(310),所述定位环条(310)连接在底座本体(110)的外侧,所述定位环条(310)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刻度纹(311),所述定位环条(310)一端设有指针头(312),且指针头(312)的连接在调节底板(115)上;
所述调节室(114)的内壁上连接有连环块(313),所述连环块(313)的一面连接有辅助环块(314),所述辅助环块(314)上开设有隐藏槽(318),且隐藏槽(318)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隐藏槽(318)的内壁上皆连接有挤压弹簧(316),三个所述挤压弹簧(316)的一端皆连接有定位块(317),且定位块(317)底端的形状为半球形,所述动力杆(218)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孔(315),且定位孔(315)的形状为半球形;
所述辅助机构(4)包括辅助齿筒(410),所述辅助齿筒(410)活动套接在调节底板(115)上,所述底座本体(110)上开设有辅位孔(412),且辅位孔(412)被辅助齿筒(410)所穿过,所述辅助齿筒(410)一侧的推动孔(214)上均匀安装有卡齿板(413),所述卡齿板(413)呈弧度分布,且卡齿板(413)的整体长度为调节轮(213)周长的1/4,所述卡齿板(413)整体和辅助齿筒(410)相互啮合,所述辅助齿筒(410)延伸至调节底板(115)外侧的一端连接有转动块(411),所述转动块(411)的形状为六边形,且与市面上常见的三叉套筒扳手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力可调节的真空吸铸装置模具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室(111)两面的底座本体(110)上皆开设有卸料条状槽,且卸料室(111)和卸料条状槽相通,所述走气空腔(11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走气空腔(112)皆与吸气孔(113)相通,所述卸料室(111)深度为底座本体(110)高度的1/5,所述卸料室(111)的横截面为倒圆角正方形,且走气空腔(112)开设在卸料室(111)的四个倒圆角处,四个所述走气空腔(112)相邻圆心距为三倍半径,所述吸气孔(113)圆心为卸料室(111)的横截面中心,所述吸气孔(113)半径为四个走气空腔(112)半径的1.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洋大学,未经江苏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514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