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土掺杂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82603.4 | 申请日: | 2021-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9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伟;王晓梅;张丽;冯蒙丽;周娴;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64 | 分类号: | C09K1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霍苗 |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稀土 掺杂 余辉 发光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长余辉发光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rAlsubgt;2/subgt;Osubgt;4/subgt;:Eusupgt;2+/supgt;,Dysupgt;3+/supgt;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沉淀剂溶液滴加至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絮状煅烧前驱体,所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包括Srsupgt;2+/supgt;、Alsupgt;3+/supgt;、Eusupgt;2+/supgt;和Dysupgt;3+/supgt;;将所述絮状煅烧前驱体预煅烧,得到发光前驱体,所述预煅烧的温度≥100℃;将所述发光前驱体煅烧,得到所述无机长余辉发光材料,所述煅烧的温度≤950℃;所述预煅烧的温度小于所述煅烧的温度。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能够在较低的煅烧温度下制备得到发光性能良好的SrAlsubgt;2/subgt;Osubgt;4/subgt;:Eusupgt;2+/supgt;,Dysupgt;3+/supgt;发光材料,且耗能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长余辉发光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土掺杂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余辉现象是一种在撤掉激发光源后,依旧可以持续发光数分钟到数小时的光学现象。其过程分为能量吸收、能量储存、能量释放及余辉发光阶段。长余辉材料是一种新型能量存储与电子俘获材料,它不仅可以应用到紧急照明与显示等传统领域,也可以应用于高能射线探测、光纤温度计、工程陶瓷的无损探测以及超高密度光学存储等高新科技领域。在生物体内成像、肿瘤检测等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化学组成为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作为长余辉发光材料的重要一员,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制备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方法主要为高温固相法,具体步骤主要为:原料干燥处理—原料称量—原料研磨—高温固相烧结—粉碎筛选,高温固相法由于烧结温度高(一般在1200~1400℃左右),不仅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耗能大,且制备得到的发光材料粒径大、不均匀、强度大,需要进行高强度粉碎处理,不仅粉碎困难,且强力粉碎后,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出现明显下降,余辉时长降低明显。
针对高温固相法存在的缺点,目前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湿法化学法,首选采用沉淀法、溶液-凝胶法或水热法等制备前驱体材料,然后对前驱体材料进行干燥和煅烧。中国专利CN1380373A公开了一种制备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发光前驱体,使发光前驱体达到纳米或分子水平复合,然后进行干燥和煅烧,但是其煅烧的温度为1100~1350℃,耗能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煅烧温度低,能耗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沉淀剂滴加至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絮状煅烧前驱体,所述金属离子混合溶液包括Sr2+、Al3+、Eu2+和Dy3+;
将所述絮状煅烧前驱体预煅烧,得到发光前驱体,所述预煅烧的温度≥100℃;
将所述发光前驱体煅烧,得到所述SrAl2O4:Eu2+,Dy3+发光材料,所述煅烧的温度≤950℃;所述预煅烧的温度小于所述煅烧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26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