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高混凝土装饰面材粘结力的脱模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0950.3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3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芳;黄雪;段周玉;盛思仲;鹿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友西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3/02 | 分类号: | C10M173/02;B28B7/38;C10N50/00;C10N40/3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1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高 混凝土 装饰 粘结 脱模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混凝土装饰面材粘结力的脱模剂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建筑工程领域,采用一种既能起到脱模作用又不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起隔离作用的残留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脱模剂残留物影响粘结力的问题。本发明的脱模剂为石蜡水乳液,所述石蜡水乳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普通石蜡20~25%,硬脂酸2~4%,OP‑10乳化剂3~5%,NaOH 0.05~0.06%,2%聚乙烯醇溶液2~5%,其余为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混凝土装饰面材粘结力的脱模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筑前在其模板上必须喷涂一层脱模剂,以利拆模,否则也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脱模剂的主要作用是在模板与混凝土之间形成一层薄膜将两者隔离开来,故又称隔离剂,可用作脱模制的品种很多,但目前常用的有废机油和水乳型二大类,水乳型脱模剂大多以油脂厂皂脚废料或废机油乳化而成,喷刷后水乳型脱模剂随后破乳形成一层油脂类隔离层。因此目前不论用何种脱模剂,脱模后都会在混凝土表面或多或少留有一些脱模剂残留物,这种残留物层薄,由于色泽浅难于发觉,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这些混凝土表面的脱模剂残留物又是难于去除的,这样就会减少面材的有效结合面积,因在混凝土表面与装饰面材粘结层之间局部存在一个隔离层,导致混凝土贴面掉落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残留物比较多的部位,因此在高层建筑物上已很少采用表面装饰石材贴面了。
根据当前混凝土装饰贴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混凝土表面的脱模剂残留物影响装饰面材的粘结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否则会留下隐患。将脱模剂喷涂在模板上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中水泥水化过程中生成的水化产物具有极强的吸附力,也吸附了一部分脱模剂组分,因此拆除模板后,混凝土表面总会粘附有脱模剂残留物,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残留物还是比较多的,这是一个隐患,现在还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混凝土装饰面材粘结力的脱模剂及其使用方法,采用一种既能起到脱模作用又不在混凝土表面留下起隔离作用的残留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脱模剂残留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混凝土装饰面材粘结力的脱模剂,所述脱模剂为石蜡水乳液,所述石蜡水乳液由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普通石蜡20~25%,硬脂酸2~4%,OP-10乳化剂3~5%,NaOH0.04~006%。2%聚乙烯醇溶液2~5%,其余为水。
以上所述脱模剂采用以下步骤制成:将石蜡和硬脂酸倒入三口烧瓶中,加热到不低于80℃使其熔融,为甲组分;在另一容器中加入0.05~0.06%NaOH和61~69%水,混溶后加热到80℃左右,为乙组分,然后将乙组分倒入三口烧瓶中与甲组分混合,再加入OP-10乳化剂3~5%,并快速搅拌15分钟左右,转速不低于600转/分,最后再加入2%聚乙烯醇溶液2~5%,即为探索试验用的石蜡水乳液。
一种用于提高混凝土装饰面材粘结力的脱模剂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模板上喷涂石蜡水乳液脱模剂;
步骤2:浇筑混凝土;
步骤3:拆模,混凝土表面暴露7天以后,观察混凝土表面脱模剂残留物的起皮和掉落状况,混凝土表面如已无脱模剂残留物或虽然仍有少量起皮残留物,用刷子助其掉落,使混凝土表面比较干净;
步骤4:粘贴装饰面材。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混凝土装饰面材粘结力的脱模剂及其使用方法,用石蜡水乳液作为脱模剂,粘附在混凝土表面的脱模剂残留物不仅比较少,而且通常在7天以后,残留的脱模剂膜会起皮而暴露无余,并自动掉落,到第15天左右,混凝土表面已难见脱模剂踪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脱模剂能具有这个特性;石蜡加工成水乳液,需要加入一些必要的辅剂,在80oC以上乳化成水乳液,但是要少用一些能成膜的稳定剂和增稠剂等辅料,以免影响其后残留物的剥落持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友西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友西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09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