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汽轮机混凝土基础的新型测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0607.9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5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邱林;朱律键;靳文远;陈恭;蒋鸣明;吴建国;梁小佩;卢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K5/22;G01K1/143;G01K1/14;E02D27/4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汽轮机 混凝土 基础 新型 测温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针对汽轮机混凝土基础的新型测温结构,它包括汽机基座模板(1),在汽机基座模板(1)上浇注有砼基(2);其特征在于:在砼基(2)上设置有8组测温组件(3);每组测温点均包括设置在砼基(2)上表面的表面测温器(3A),设置在砼基(2)内部的中部测温器(3B)和设置在砼基(2)下底部的底部测温器(3C);砼基(2)分为对应发电机部分的第一砼基区(2A),对应凝汽器部分的第二砼基区(2B)和对应连轴部分的第三砼基区(2C);8组测温组件(3)沿砼基(2)长度方向的轴线对称地安装在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汽轮机混凝土基础的新型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8组测温组件(3)在安装时,在第一砼基区(2A)设置有2个,在第二砼基区(2B)设置有2个,在第三砼基区(2C)设置有4个;其中,设置在第一砼基区(2A)和第二砼基区(2B)的测温组件(3)均对应设置在中部位置,第三砼基区(2C)上的测温组件(3)则对应设置在前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汽轮机混凝土基础的新型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测温组件(3)上的表面测温器(3A)、中部测温器(3B)和底部测温器(3C)均为煤油温度计,在砼基(2)上还设置有测温管(4);测温管的上部从砼基(2)表面突出,且中部测温器(3B)和底部测温器(3C)均通过测温管(4)进行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汽轮机混凝土基础的新型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底部测温器(3C)安装在砼基(2)中距离汽机基座模板(1)下侧的梁底模板40~60mm的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汽轮机混凝土基础的新型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测温组件(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5);在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一种针对汽轮机混凝土基础的新型测温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砼基(2)浇注完成进入升温阶段时,每隔2小时对各组测温组件(3)进行测温记录;若测温过程中发现中部测温器(3B)或底部测温器(3C)与表面测温器(3A)的温度差值大于25℃,则通过在砼基(2)上增设保温层,同时在砼基(2)上对应各部预埋件位置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处理;
S2、当砼基(2)进入降温阶段后,每隔4小时对各组测温组件(3)进行测温记录;若测温过程中发现一个区域中的中部测温器(3B)或底部测温器(3C)与表面测温器(3A)的温度差值大于25℃,则通过在砼基(2)对应砼基区域进行局部增设保温层进行处理;
S3、当砼基(3)结束降温阶段后,每隔8小时对各组测温组件(3)进行测温记录;当检测到表面测温器(3A)的温度与大气温度相近后撤除所有在砼基(2)上的保温层和塑料薄膜,采用洒水养护的方式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针对汽轮机混凝土基础的新型测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升温阶段,白天的测温间隔为2h/次,夜间的的测温间隔为4 h/次;在降温阶段,白天的测温间隔为4 h/次,夜间只进行一侧测温;降温阶段结束后,固定以8h/次的频率进行测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060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