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7630.2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7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夏露;夏栋;罗婷;许文年;郭士维;郭婷;马悦阳;艾尚进;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F3/04;A01G9/02;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陡边坡干喷湿喷 结合 植被 混凝土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在原有干喷植被混凝土技术的基础上,将喷播改进为三层,分别为基层、面层以及防护层,面层采用干喷机施工,基层以及防护层采用湿喷机施工;在原有干喷植被混凝土配方的基础上降低水泥用量,加入树木纤维、聚乙烯醇以及粉煤灰维持基材的整体性和附着性;防护层为纯树木纤维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代替无纺布的覆盖,具有保水性、保温性、透气性等特点,为基材喷播初期提供抗冲刷能力;采用包膜缓释复合肥代替部分普通复合肥,在基材内部长效提供养分,改善基材后期营养状况;灌木种子混合放入基层中,草本种子混合放入面层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生态防护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众多公路、铁路、水电站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形成了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危害。自然生境大量丧失,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植物在这种环境下生长极其缓慢,针对这些现象,各国学者和工程师开发研制了一系列的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技术,加速扰动区域的生态恢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与生态效益。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克服了传统护坡技术的缺点,不仅能够实现坡面的生态修复,还能够加固坡面,有效兼顾边坡特别是高陡岩质边坡的植被修复和浅层防护。该技术自1998年研发以来,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当中。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发现该技术具有抗冲刷能力强、生态修复效果良好的优点。但也存在灌木发芽率不高、干喷施工效率低(每台设备每天最高300m2的工作量、雨天难以施工)的问题。与干喷工艺相比较,湿喷工艺具有无粉尘污染、工作效率高(每台设备每个小时可达到300m2的工作量)以及无天气限制(雨天也可以施工)的有点,同时其缺点也非常明显,拌和基材流动性大,用于陡边坡时难以持续附着在坡面,基材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植被混凝土施工工艺效率低、灌木发芽率不高的问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它包括设置在坡面上的植生棒、植生网和锚杆,所述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边坡坡面进行预处理,清除坡面浮土、松石和浮根松散物,使坡面保持平整;
步骤2: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坡面、坡周因地制宜的设置坡顶生态集水区、坡顶截水沟、马道排水沟和坡面渗水管组成的截排水系统;
步骤3:设置加筋系统,先按照一定的间距在坡面上安装锚杆与植生棒,再铺设植生网,植生网与锚杆、植生网与植生棒、植生网与植生网之间采用扎丝绑扎牢固;
步骤4:配制植被混凝土基材,分层喷播,用干式喷播机喷射面层,用湿喷机喷播基层和防护层,采用分层多次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终达到设计喷层厚度;
步骤5:安装灌溉装置进行养护。
所述植生网采用活络金属网,其直径大于2.0 mm,网孔直径为3.0 cm×3.0 cm~5.0 cm×5.0 cm;
所述锚杆为热轧带肋钢筋,直径大于16 mm,且进行除锈、防腐处理,间隔小于1 m,植入边坡长度不小于0.3 m,出露坡面长度同基层喷植厚度一致,与上坡面的夹角应为锐角;
所述植生棒为圆截面,直径为50 mm~80 mm,抗老化性大于3a,沿坡面横向布设,间距为1.0m~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7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