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7630.2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7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夏露;夏栋;罗婷;许文年;郭士维;郭婷;马悦阳;艾尚进;张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F3/04;A01G9/02;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高陡边坡干喷湿喷 结合 植被 混凝土 生态 修复 方法 | ||
1.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坡面上的植生棒(6)、植生网(5)和锚杆(4),所述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边坡坡面进行预处理,清除坡面浮土、松石和浮根松散物,使坡面保持平整;
步骤2: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坡面、坡周因地制宜的设置坡顶生态集水区、坡顶截水沟、马道排水沟和坡面渗水管组成的截排水系统;
步骤3:设置加筋系统,先按照一定的间距在坡面上安装锚杆(4)与植生棒(6),再铺设植生网(5),植生网(5)与锚杆(4)、植生网(5)与植生棒(6)、植生网(5)与植生网(5)之间采用扎丝绑扎牢固;
步骤4:配制植被混凝土基材,分层喷播,用干式喷播机喷射面层(2),用湿喷机喷播基层(3)和防护层(1),采用分层多次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终达到设计喷层厚度;
步骤5:安装灌溉装置进行养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网(5)采用活络金属网,其直径大于2.0 mm,网孔直径为3.0 cm×3.0 cm~5.0 cm×5.0 cm;
所述锚杆(4)为热轧带肋钢筋,直径大于16 mm,且进行除锈、防腐处理,间隔小于1 m,植入边坡长度不小于0.3 m,出露坡面长度同基层喷植厚度一致,与上坡面的夹角应为锐角;
所述植生棒(6)为圆截面,直径为50 mm~80 mm,抗老化性大于3a,沿坡面横向布设,间距为1.0m~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3)包括土壤、水泥、树木纤维、有机物料、生境基材改良剂、聚乙烯醇、粉煤灰、有机无机复合肥、包膜复合肥,其重量组分配比及配制方法为:土壤0.6-0.8m3、水泥15-30kg、树木纤维10-20 kg、有机物料30-60 kg、生境基材改良剂15-30 kg、聚乙烯醇4-8kg、粉煤灰15-30kg、有机无机复合肥2-5 kg、包膜复合肥2-5 kg、复合菌剂0.4-1.0kg,按照配比,先加入水,依次加入各组分,充分拌合后待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2)包括土壤、水泥、树木纤维、有机物料、生境基材改良剂、聚乙烯醇、粉煤灰、有机无机复合肥、包膜复合肥,其重量组分配比及配制方法为:土壤0.7-0.9m3、水泥7-15 kg、树木纤维5-10 kg、有机物料15-30kg、生境基材改良剂8-15 kg、聚乙烯醇2-4kg、粉煤灰8-15 kg、有机无机复合肥2-5 kg、包膜复合肥2-5 kg、复合菌剂0.2-0.5kg,按照配比,将基材中各组分依次加入,充分拌合后待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1)包括树木纤维和聚乙烯醇,其重量组分配比及配制方法为:树木纤维0.7-0.9m3、聚乙烯醇4-6kg,按照配比,先加入水,依次加入各组分,充分拌合后待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3)施工方式为多次分层进行施工,每次喷射厚度不超过2cm;
所述基层(3)的最上面一层混入灌木种子;所述面层(2)中混入草本种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高陡边坡干喷湿喷结合的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3)厚度为6-10cm,面层(2)厚度为1-2cm,防护层(1)厚度为0.5-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763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