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1235.3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1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瑞格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20/14;C08F220/60;C08F212/14;C09K1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苗雨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散 荧光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改进溶胀法制备得到的磁性荧光微球具有较高的均一性,粒径分布窄,采用的荧光微球由共聚法制备,荧光性能稳定,能够耐受有机溶剂,稳定性高。同时,本发明后续可以对微球表面衍生化出不同的官能团,增强了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此外,本发明既兼顾了溶胀法制备磁性微球的便捷性,又保证了微球荧光的稳定性,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的一些缺陷,最大限度的兼顾复合微球的磁性和荧光的双重作用的发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微球是指在微球内部掺杂各种荧光分子,包括有机荧光染料或者无机荧光染料,通过物理吸附或者化学键合等方法制备而成的无机或有机球形体,可广泛应用于生物标记和示踪、高通量药物筛选、荧光免疫分析、临床快速诊断等领域。由于荧光微球主要应用在生物领域,应选择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有机荧光染料分子,其制备主要有包埋法、键合法、共聚法、溶胀法等。例如专利号CN111019643B(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CN111116813A(一种基于交联聚合物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等相关文献材料。其中,包埋法以及溶胀法制备的荧光微球属于物理吸附方法,稳定性较差,在有机溶剂条件下,荧光染料分子容易脱落、泄露、影响使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包埋法以及溶胀法制备的荧光微球属于物理吸附方法,稳定性较差,在有机溶剂条件下,荧光染料分子容易脱落、泄露、影响使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合成荧光单体,所述荧光单体为红色荧光单体或者橙红色荧光单体;
S2,将步骤S1中的荧光单体加入含有偶氮二异丁腈的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溶液中,搅拌均匀,形成单体混合液;
S3,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在乙二醇甲醚和乙醇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获得分散混合液;
S4,将步骤S2中的单体混合液分别加入步骤S3中的分散混合液中,搅拌并通入氮气,获得蓝色或桃红色悬浮液;
S5,将步骤S4中的蓝色悬浮液进行乙醇离心洗涤多次,并干燥,获得单分散荧光微球颗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中,所述红色荧光单体的合成步骤如下:
A,将尼罗蓝、1-庚烷磺酸钠盐、三氯甲烷和蒸馏水进行混合,搅拌过夜,获得混合液;
B,将步骤A中混合液的有机相分离出并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合并水相,用三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后,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接着充入氮气并加入三乙胺,在不断搅拌下滴加丙烯酰氯,室温反应2小时,获得搅拌反应液;
C,将步骤B中的搅拌反应液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并再用三氯甲烷多次萃取,将萃取后的有机相合并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获得混合物;
D、用乙酸乙酯冲洗色谱法纯化步骤C中混合物,获得红色荧光单体。
进一步,在步骤A中,所述尼罗蓝、1-庚烷磺酸钠盐、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3.5:250,所述蒸馏水与所述三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1;
步骤B中,洗涤用的蒸馏水与步骤A中的蒸馏水的比例为2:5;所述萃取用的三氯甲烷与洗涤用的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所述三乙胺与步骤A中的尼罗蓝的质量比为3:1,所述丙烯酰氯与所述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2;
步骤C中,所述洗涤用的蒸馏水与步骤A中的蒸馏水的比例为1:5;所述萃取用的三氯甲烷与洗涤用的蒸馏水的体积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瑞格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瑞格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12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