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模对黑体辐射源控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8649.0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6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唐标;沈映泉;李博;王恩;于辉;宋洁;朱梦梦;沈龙;刘戬;龚石林;陈益;左鸿;蒋纪刚;冯跃;张超;施旺;唐立军;易斌;朱全聪;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J5/53 | 分类号: | G01J5/5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元 统计分析 建模 黑体 辐射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模对黑体辐射源控温的方法,包括:在预设温湿度下,将待测黑体辐射源和标准黑体辐射源置于同一试验台上,待测黑体辐射源和标准黑体辐射源与红外测温设备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红外测温设备具有多个发射率;对待测黑体辐射源与标准黑体辐射源进行温度采集,记录温度值,测温点至少为三个;获取不同发射率、不同测温点的待测黑体辐射源温度值,获取待测黑体辐射源的温度控制曲线模型;通过python+matplotlib对温度控制曲线模型进行数据模拟和修正,获取修正后的温度控制曲线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计算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发射率、不同距离和异常点修正值影响下的待测黑体辐射源温度实际控制温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红外测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模对黑体辐射源控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红外测温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在带电运行现场大量使用红外测温设备对带电运行的设备进行温度监控,通过对温度分析,实现带电运行设备的运行情况评估。为确保红外测温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使用黑体辐射源对红外测温设备进行现场校准。
市面上已有的黑体辐射源,大多不能根据不同的发热材料设置发射率,不能修正不同的现场温湿度影响,以及对不同距离进行红外测温补偿,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电力系统一线人员红外测温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在电力系统发明一种发射率可调、控温点可修正的黑体辐射源对红外测温设备进行现场校准。
目前的方法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现场测温多根据不同金属材料的理论发射率确定测温发射率,忽略了变电站带电设备涂有防腐漆;2.测温距离、环境温湿度多利用红外测温装置自带软件进行补偿,现场无法确认是否补偿准确;3.市面上,标准黑体辐射源体积大、控温时间长、参数设置复杂且购买费用较贵;便携式黑体辐射源,大多不能根据不同的发热材料设置发射率,且无距离补偿功能。
因此,提供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及python+matplotlib建模对黑体辐射源控温的方法,能将现场带电运行设备测温时的发射率、测温安全距离、环境温湿度、特定点异常等因素影响消除,得到黑体辐射源的实际温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模对黑体辐射源控温的方法,以解决现场带电运行设备测温时的发射率、测温安全距离、环境、特定点异常因素对红外测温设备现场校的准影响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建模对黑体辐射源控温的方法,包括:
在预设温湿度下,将待测黑体辐射源和标准黑体辐射源置于同一试验台上,其中,待测黑体辐射源和标准黑体辐射源与红外测温设备的距离相等,所述距离为预设距离,所述红外测温设备具有可调的多个发射率;
将标准铂电阻插入待测黑体辐射源中作为温度标准,并通过所述红外测温设备对所述待测黑体辐射源与标准黑体辐射源进行温度采集,记录两台黑体辐射源的温度值,其中,温度采集时的测温点根据待测黑体辐射源的温度范围确定,所述测温点至少为三个;
获取不同发射率、不同测温点的待测黑体辐射源温度值,形成温度值样本,根据所述温度值样本确定红外测温设备的不同发射率下待测黑体辐射源的不同测温点的变化规律;
根据所述变化规律获取待测黑体辐射源的温度控制曲线模型;
通过python+matplotlib对所述温度控制曲线模型进行数据模拟和修正,获取修正后的温度控制曲线模型;
根据所述修正后的温度控制曲线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计算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发射率、不同距离和异常点修正值影响下的待测黑体辐射源温度实际控制温度。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通过python+matplotlib对所述温度控制曲线进行数据和修正,获取修正后的温度控制曲线模型之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86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向系统控制策略
- 下一篇:一种药品质量检测数据的监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