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海藻场的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62711.5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8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辛美丽;刘玮;吕芳;唐柳青;刘晓慧;吴海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A01G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识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75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266104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海藻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场的构建方法,在藻礁固定框中设置多个小样框,每个小样框配设一块附着有海藻幼苗的板状藻礁,然后罩上无底的海藻根部保护罩,最后将安装好海藻根部保护罩后藻礁固定框的底面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立方体礁的任意一面;当藻体长度>5m时,将立体方礁旋转90°,藻礁固定框由正面至侧面,因藻体较长,藻体上半部分可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满足其生长需要,从而解决了水深大于10m因光照强度不够,造成增殖藻礁苗死亡的问题;用同样的方式最终形成三面立体藻场,而且是不同时间形成的海藻群体,藻有更好的抗有害条件能力;从立体藻场可将单面藻体拆分至于其它大于10m但小于15m的海水区域,可用于工期较短生态场的构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藻场的构建方法,属于海洋生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藻场是由在冷温带大陆架区的硬质底上生长的大型褐藻类与其他海洋生物群落所共同构成的一种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天然藻场是在水深大约在20m以内,生长茂盛的海草或海藻群落。人工海藻场则是在浅海或内湾适宜区域,人工投放附着基附着海藻孢子形成种苗,或人为移栽野生海藻种苗,促使各种大型海藻大量繁殖生长而形成的茂密海藻群落。
海藻场作为重要的生态类型,是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在近岸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鱼虾蟹贝等繁育、索饵的主要场所,也是珍稀濒危生物的迁徙、繁殖的栖息地,能够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防潮护岸、降解污染、涵养水分等作用。
海藻场为沿海地区和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生态价值服务,同时提供重要的经济价值;海藻场是初级生产力的供应,不到海洋总面积1%的沿岸海域,却提供了海洋10%的初级生产力;海藻场能够修复海域生态环境,1km2马尾藻场的氮处理能力与一个5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能力大致相当;海藻场作为生物栖息地,能够提供隐蔽场所,作为饵料来源供经济鱼类、虾蟹类等摄食,还能供其生长并躲避敌害。同时,海藻场具有碳汇作用,能够吸收大气中的CO2,直接影响全球碳循环,吸收人类排放CO2总量的20%~35%。
但是,因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在海藻资源逐渐退化,人工藻场的构建多集中于潮间带,或者水深为3-5m的区域,因为人工增殖的海藻幼苗成长需要光合作用,所以海水太深的区域幼苗不能生长,因此限制的深水区海藻场的构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海藻场的构建方法,能够可以用于水深10m-15m海藻场的构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海藻场构建装置,主体为藻礁固定框,藻礁固定框固定在立方体礁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藻礁固定框为正方形的框架,四角设置有螺孔A,内部设置有多个正方形的小样框,小样框的四角钻设有钻孔I;所述藻礁固定框,每条侧边的外侧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钢筋支架,钢筋支架与藻礁固定框的平面垂直;
每个所述的小样框配设有一块正方形的板状藻礁,板状藻礁的边长与小样框的边长相等,板状藻礁的四角钻设有钻孔II,钻孔I和钻孔II的形状、大小完全同,二者对齐后通过螺栓和螺母将板状藻礁固定在小样框上;
所述的藻礁固定框,整体配设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海藻根部保护罩,其长、宽均与藻礁固定框的边长相同;所述的海藻根部保护罩没有底面,其他五面均为不锈钢网,底面的四角设置有螺孔B,螺孔B和螺孔A的形状、大小完全同,二者对齐后通过螺栓和螺母将海藻根部保护罩固定在藻礁固定框上;
所述的藻礁固定框安装好海藻根部保护罩后其底面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立方体礁的任意一面或者多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藻礁固定框,材质为不锈钢,规格为400cm×400cm;所述的小样框,规格为19cm×19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27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泷六线鱼规模化授精孵化方法
- 下一篇:面消融电极导管及消融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