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60646.2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2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梁运辉;杨德仁;杜宁;庞钧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C01B32/21;H01M4/587;H01M10/0525;B02C2/10;B02C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李元军 |
| 地址: | 657000 云南省昭通市水***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负极 超细粉 再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方法,涉及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收集石油焦、针状焦、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加工过程产生的超细粉;S2:将S1中得到的四种超细粉分别与粘接剂混合,并分别进行压块得到块体;S3:将S2中得到的块体通过粉碎设备进行粉碎得到粉末,将其中一种或多种粉末混合后进行依次进行石墨化处理、过筛和除磁得到石墨负极材料。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超细粉的体积平均粒径D50≤6um,S2中的块体密度≥0.6g/cm3。对石油焦、针状焦、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负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平均粒径D50≤6um的超细粉收集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人造石墨通常指以杂质含量较低的炭质原料为骨料、煤沥青等为粘结剂,经过配料、混捏、成型、炭化和石墨化等工序制得的块状固体材料,如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等。
石油焦、针状焦、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负极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5%~30%体积平均粒径为D50≤6um的超细粉,超细粉影响负极浆料及极片加工性能,对锂电池有害,若将超细粉直接丢弃造成资源的浪费。
为此,亟待一种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方法,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平均粒径D50≤6um的超细粉收集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方法,对石油焦、针状焦、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等负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平均粒径D50≤6um的超细粉收集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石墨负极超细粉再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收集石油焦、针状焦、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加工过程产生的超细粉;
S2:将S1中得到的四种超细粉分别与粘接剂混合,并分别进行压块得到块体;
S3:将S2中得到的块体通过粉碎设备进行粉碎得到粉末,将其中一种或多种粉末混合后进行依次进行石墨化处理、过筛和除磁得到石墨负极材料。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1中超细粉的体积平均粒径D50≤6um,S2中的块体密度≥0.6g/cm3。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S3中粉碎后粉末的体积平均粒径D50为4~25um,石墨化处理的反应温度为≥2800℃,过筛的木数为200-600目。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粉碎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多个上端开口的粉碎箱,所有的粉碎箱呈环形分布,粉碎箱围合形成的环形中部设置主动轴,主动轴连接有旋转驱动组件,旋转驱动组件与主动轴能够同步升降移动,主动轴的外围啮合传动有多个从动轴,从动轴能够与主动轴同步升降移动,从动轴与粉碎箱一一对应,从动轴的下端位于粉碎箱内,从动轴的下端设置有粉碎刀,粉碎箱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配设有自动启闭的封堵组件,粉碎箱的侧壁设置有进料管,壳体内设置有集中箱,集中箱与每一个出料口相互连通。
本发明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升降板,驱动电机设置在壳体上端,主动轴贯穿壳体与驱动电机相互连接,升降板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上端,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位于升降板的上方,液压缸的伸缩轴与升降板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中晟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0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