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7146.3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6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韩超;李继川;武小一;姜大鑫;孟夏蕾;佟凯旋;王旭;常海啸;朱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持 结构 刚度 仿真 建模 方法 系统 终端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网格划分后的夹持结构仿真模型和预网格划分螺栓、预网格划分螺母以及预网格划分套筒的基准仿真模型;
通过对所述网格划分后的夹持结构仿真模型进行共线节点划分得到螺栓长度和套筒的装配平面;
获取螺栓直径以及套筒建模数据,通过螺栓长度、套筒的装配平面、螺栓直径、套筒建模数据和预网格划分螺栓、预网格划分螺母以及预网格划分套筒的基准仿真模型分别得到待装配螺栓、待装配螺母以及待装配套筒的仿真模型;
通过网格划分后的夹持结构仿真模型和待装配螺栓、待装配螺母以及待装配套筒的仿真模型得到夹持结构装配仿真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夹持结构装配仿真模型得到夹持结构刚度计算文件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对网格划分后的夹持结构仿真模型进行共线节点划分得到螺栓长度和套筒的装配平面,包括:
对所述网格划分后的夹持结构仿真模型在两个耳臂的螺栓孔位置分别进行划分共线节点;
通过所述共线节点分别确定螺栓长度和套筒的装配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线节点包括:第一共线节点、第二共线节点、第三共线节点和第四共线节点,所述第一共线节点和第四共线节点分别位于两个耳臂的螺栓孔外侧表面边沿,所述第二共线节点和第三共线节点分别位于两个耳臂的螺栓孔内侧表面边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共线节点分别确定螺栓长度和套筒的装配平面,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共线节点和第四共线节点确定螺栓长度;
通过所述第二共线节点和第三共线节点确定套筒的装配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建模数据包括:套筒与耳臂的间隙、套筒的外径、内径和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螺栓直径以及套筒建模数据,通过螺栓长度、套筒的装配平面、螺栓直径、套筒建模数据和预网格划分螺栓、预网格划分螺母以及预网格划分套筒的基准仿真模型分别得到待装配螺栓、待装配螺母以及待装配套筒的仿真模型,包括:
通过所述螺栓长度、螺栓直径以及预网格划分螺栓的基准仿真模型得到待装配螺栓的仿真模型;
通过所述待装配螺栓的仿真模型和预网格划分螺母的基准仿真模型得到待装配螺母的仿真模型;
通过所述套筒的装配平面和套筒与耳臂的间隙得到套筒的长度以及装配位置;
通过所述套筒的外径、内径和材料与套筒的长度以及装配位置得到待装配套筒的仿真模型。
8.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模型模块,用于获取网格划分后的夹持结构仿真模型和预网格划分螺栓、预网格划分螺母以及预网格划分套筒的基准仿真模型;
划分节点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网格划分后的夹持结构仿真模型进行共线节点划分得到螺栓长度和套筒的装配平面;
配件合成模块,用于获取螺栓直径以及套筒建模数据,通过螺栓长度、套筒的装配平面、螺栓直径、套筒建模数据和预网格划分螺栓、预网格划分螺母以及预网格划分套筒的基准仿真模型分别得到待装配螺栓、待装配螺母以及待装配套筒的仿真模型;
装配仿真模块,用于通过网格划分后的夹持结构仿真模型和预网格划分螺栓、预网格划分螺母以及预网格划分套筒的仿真模型得到夹持结构装配仿真模型。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
10.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一种夹持结构刚度仿真建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714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