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换热的高效解冻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6820.6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1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政道;王铮宇;魏义坤;杨徽;张炜;朱祖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3/365 | 分类号: | A23L3/365;A23B4/07;A23B7/045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杜放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高效 解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换热的高效解冻板,包括外壳、插板,所述外壳由上至下依次为食品放置板、换热腔体、外壳底板;所述插板由隔板和隔板底板组成。本发明通过解冻板内部插入隔板,利用自然对流插入隔板增强换热的特性,提高解冻板的换热效率,使食品的解冻速率大大提高,增加了用户对解冻食品要求的满意度,满足用户对高质量食品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然静止解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换热的高效解冻板。
背景技术
常规食品解冻方法有四种,即:浸水解冻法、冷藏恒温解冻法、微波炉加热解冻法,自然静止解冻法。这四种解冻方法各有利弊,其中浸水解冻法是指:使速冻食品进入热水或温水中进行快速解冻,但是在解冻的过程中,会造成细菌滋生,而且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物质也会随着解冻过程大量流失;冷藏恒温解冻法是指:把速冻食品放入冰箱中进行冷藏恒温解冻,可以保证食品的营养不会流失,食品的外观不会改变,但是需要的解冻时间过长,且容易影响食品的味道;微波炉加热解冻法是指:通过微波炉对食品加热的方法对食品进行快速解冻,但同时它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食物的营养,并且改变食品的口感;自然静止解冻是指:把速冻食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解冻,其食品的口感和营养结构不会被破坏,但是解冻时间过长。
上述的四种方法中自然静止解冻法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解冻,对食品的营养、口感、味道都不会造成影响,它是最节能的,也是最受欢迎的,但是由于其解冻时间远远长于其他解冻方法被人们所诟病,为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的自然静止解冻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化换热的高效解冻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换热的高效解冻板,包括外壳、插板,所述外壳包括食品放置板、换热腔体、外壳底板;所述插板包括隔板和隔板底板;通过在换热腔体中插入插排,利用自然对流插入隔板增强换热原理,实现提高解冻的效率,尤其是在插入的隔板数较多时,可以大幅度提高解冻板换热效率,促进食品放置板和解冻板底板之间的换热,从而使食品快速解冻。
进一步的,所述食品放置板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槽,该导流槽和食品放置板为一体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的倾角取值范围为:3‰-7‰
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倾角取值数值为:5‰。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等距的焊接在隔板底板上,两相邻隔板之间的间距为W,隔板的厚度为S,隔板与隔板底板上下边缘的间隔为D,隔板的个数为N,食品放置板和外壳底板之间的间距为H。
更近一步地,所述隔板厚度的取值范围为S/H=0.004-0.04
优选的,所述隔板厚度的取值数值为:S/H=0.004。
更近一步地,所述间隔的取值范围为D/H=0.005-0.02
优选的,所述间隔的取值数值为:D/H=0.01。
与现有的解冻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在换热腔体中插入插排,利用自然对流插入隔板增强换热原理,实现提高解冻的效率,尤其是在插入的隔板数较多时,可以大幅度提高解冻板换热效率,促进食品放置板和解冻板底板之间的换热,从而使食品快速解冻。
2.通过对解冻板和插排进行分体设计,使该设备的灵活性大大提高,在必要时可以更换插排从而改变换热腔体中插入的隔板数量,同时也为设备的更换个改进提供途径。
3.通过在食品放置板上设置导流槽,且导流槽的倾角为5‰,用来对解冻食品在解冻时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导流,避免产生的冷凝水无规则的流动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加用户对设备使用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增强换热的高效解冻板整体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上虞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6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