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4452.1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3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苏倩;唐亚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姆特(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3;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恪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03 | 代理人: | 张竞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形变 变速器 壳体 车辆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速器壳体形变量过大,导致传递误差增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及车辆。该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包括壳本体、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并贯通所述壳本体的轴承孔以及用于传递轴向力的第一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首尾相连呈环形的高环筋、多个加强筋以及多个支撑筋,所述高环筋与所述轴承孔同轴设置,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高环筋与所述轴承孔之间,所述支撑筋设置在所述高环筋背离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沿上,用于支撑所述高环筋。本发明通过第一加强部的设置,将轴向力分散至壳本体的各个部位,达到抑制壳本体形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大幅上涨,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新能源汽车中的减速器普遍存在产生啸叫的噪音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案就是提高齿轮副传动时的重合度,提高重合度最直接的方案就是增大螺旋角,但增大螺旋角会相应地出现壳体变形量增大,传动时,整个变速器系统的传递误差都会增大。
对于上述问题,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方式是增厚变速器壳体的厚度,以达到增强变速器壳体的强度,继而控制形变量,但该种方式成效并不显著,即要想较好地控制形变量,就需要大幅度增厚壳体厚度,导致变速器壳体重量过重,完全不符合目前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变速器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速器壳体形变量过大,导致传递误差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所述变速器壳体包括:壳本体、设置在所述壳本体上并贯通所述壳本体的轴承孔以及用于传递轴向力的第一加强部;
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首尾相连呈环形的高环筋、多个加强筋以及多个支撑筋,所述高环筋与所述轴承孔同轴设置,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高环筋与所述轴承孔之间,所述支撑筋设置在所述高环筋背离所述加强筋的一侧边沿上,用于支撑所述高环筋;
在所述壳本体的外围边缘上设有多个圆柱形的安装台,在所述安装台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变速器壳体的安装孔。
作为上述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与所述高环筋连接处以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轴承孔连接处均为弧形。
作为上述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变速器壳体还包括:第二加强部和第三加强部,所述第二加强部设在所述第一加强部的外围上,所述第三加强部设在所述第二加强部的外围上。
作为上述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加强环以及加强柱,所述加强环朝向所述高环筋的一侧与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加强柱设置在与所述支撑筋位置对应的所述加强环上。
作为上述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加强部包括:支撑墙体、凸起以及斜拉筋,所述支撑墙体设置在相邻所述加强柱之间,所述斜拉筋则倾斜设置在所述加强柱表面或者所述支撑墙体表面,所述凸起围绕在所述支撑墙体背离所述加强柱的外表面上。
作为上述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高环筋的高度大于所述加强环的高度,所述加强环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墙体的高度。
作为上述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上还开设有注油孔。
作为上述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的优选方案,所述壳本体上还设有副轴安装部,所述副轴安装部与所述注油孔之间设有用于传递轴向力和径向力的衔接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抑制形变的变速器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姆特(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阿姆特(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4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