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除RANKL的细胞膜包被纳米诱饵、其制备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2475.9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5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殷黎晨;周炀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47/02;A61K47/34;A61K47/36;A61K47/42;A61K35/26;A61K35/28;A61K35/32;A61P1/02;A61P19/08;A61P19/1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杨昀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除 rankl 细胞膜 包被 纳米 诱饵 制备 应用 | ||
1.一种纳米诱饵,其包括:
(a)纳米核;和
(b)包被所述纳米核的破骨前体细胞细胞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诱饵,其中,所述纳米核由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聚合物纳米颗粒,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己酸内酯(PCL)、聚赖氨酸、聚谷氨酸、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壳聚糖、明胶;无机纳米颗粒,如金、硅、铁或铜;和/或
所述纳米核具有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特征:带负电;粒径为50-2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诱饵,其中,
所述破骨前体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脾干细胞、骨髓或血液单核细胞、骨巨细胞瘤、髓系树突状细胞、破骨细胞样细胞;
例如所述破骨前体细胞选自:RAW 264.7细胞、人骨髓或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ANA-1细胞、J774A.1细胞、THP-1细胞;和/或
所述破骨前体细胞选自:天然破骨前体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前体细胞、经基因工程化改造的破骨前体细胞;和/或
所述破骨前体细胞源自人、非人灵长类动物(例如猩猩、猿、猴)、啮齿类动物(例如大鼠、小鼠、豚鼠、仓鼠、兔)、偶蹄类动物(例如羊、牛、猪、骆驼、羊驼)、奇蹄类动物(例如马);和/或
所述破骨前体细胞源自:待施用对象自体、与该对象的同种异体、或与该对象不同的物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诱饵,其中,所述破骨前体细胞的细胞膜表达巨噬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例如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分子标志物:RANK、MAC-1、巨噬唾液酸蛋白、IFN-γR、TNF-αR和IL-6R;和/或
所述破骨前体细胞的细胞膜具有如下特征:维持或保留细胞膜原有的天然结构完整性(例如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或四级结构完整性)或活性(例如结合活性、受体活性、信号传导通路活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诱饵,其中,所述细胞膜与所述纳米核的质量比为1:100~1:0.1,或1:80~1:20,1:64~1:4;和/或
所述纳米核为PLGA,所述细胞膜为单核巨噬细胞(例如RAW 264.7细胞系)的细胞膜;和/或
所述纳米诱饵的形态为球形、立方体、圆锥形、圆柱形、棱柱形、棱锥形、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大小范围为1纳米~10微米或其间的任何数值或数值范围。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诱饵,其中,所述纳米诱饵具有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如下特征:
(1)具有特异性结合并清除RANKL的能力;
(2)与空载纳米核相比,巨噬细胞内吞减少;
(3)与空载纳米核相比,具有延长的体内半衰期(例如循环半衰期超过10小时);
(4)降低RANKL/RANK/OPG系统基因相关因子(例如RANKL、RANK、TRAF6)、破骨细胞生成相关因子(NFATc1、c-Fos、ctsK、TRAP、RECK)和/或骨吸收相关因子(MMP-2、MMP-9、MMP-13)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24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