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铝复合金属板带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0722.1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7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简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正益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6 | 分类号: | B21B1/26;B21B3/00;B21B9/00;B21B45/00;B21B45/06;B21B4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王建伟;高冰 |
地址: | 523071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金属板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铜铝复合材料领域领域的铜铝复合金属板带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加热:铜带复合前预热,去除氧化层和油脂,提升铜带表面活化能,保证复合过程金属分子间结合力;碱洗脱脂:将铜带进行碱洗脱脂,并用钢刷打磨表面,去除铜带表面氧化层,并加铜带预加热至230—400℃;升温加热:将铝料加热,在线调节温度至620—670℃,得到处于半熔化半固体状态的铝料;无氧铸轧:在保护气环境中将半熔态的铝料与铜带打磨过的表面接触,进行无氧连续铸轧,得到铜铝复合板带坯料;二次精轧:对铜铝复合板带坯料进行二次精轧,校准板厚宽度,制得的铜铝复合板带厚度为2.5—15mm,其中铜层厚度为0.5~4mm,铜和铝的结合强度不低于铝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铝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铜铝复合金属板带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0175807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与铜复合金属板带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为将半固态的铝或铝合金和固态铜板带进行无氧连续铸轧,制得铝与铜复合金属板带。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铝材加热至690—820℃,处于完全熔化状态,再静置5—15min,浇入注嘴中烧注冷去成半固态,再和铜板轧制复合。静置等待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且先熔化再冷却制造半固态的方法对能量浪费较多,不坏保,因此,还需要开发新型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铜铝复合金属板带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铜铝复合金属板带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处理加热:铜带复合前预热,去除氧化层和油脂,提升铜带表面活化能,保证复合过程金属分子间结合力;
第二步,碱洗脱脂:将铜带进行碱洗脱脂,并用钢刷打磨表面,去除铜带表面氧化层,并加铜带预加热至230—400℃;
第三步,升温加热:将铝料加热,在线调节温度至620—670℃,得到处于半熔化半固体状态的铝料;
第四步,无氧铸轧:在保护气环境中将半熔态的铝料与铜带打磨过的表面接触,进行无氧连续铸轧,得到铜铝复合板带坯料;
第五步,二次精轧:对铜铝复合板带坯料进行二次精轧,校准板厚宽度,制得的铜铝复合板带厚度为2.5—15mm,其中铜层厚度为0.5~4mm,铜和铝的结合强度不低于铝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步中;保护气环境中的气体为氮气或氨气。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步中;轧制速度0.3—2.0m/s,轧制压力5*10^6N—14*10^6N,张力为3*10^6N—9x10^6N。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中,加铜带预加热至280℃,第二步中在线调节温度至64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中加铜带预加热至230℃,第三步中,在线调节温度至650℃。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步中加铜带预加热至400℃,第三步,中在线调节温度至660℃。
本发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省去冷却时间和冷却过程的热量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损耗。
2、无氧环境中轧制可防止轧制过程中,界面氧化,影响界面强度。发明要求参数范围内的轧制压力、轧制速度和收卷张力可保证界面复合结合强度大于铝材强度,界面剪切时只在铝材断裂,不会发生界面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正益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正益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0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