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Xcn1的嗜线虫致病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47912.8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1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悦;秦有才;杨秀芬;任杰;曾洪梅;袁京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31;C12N15/74;C12N15/70;C12P17/06;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xcn1 线虫 致病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高产Xenocoumacin1(Xcn1)的嗜线虫致病杆菌,基于同源重组技术,对嗜线虫致病杆菌CB6野生型菌株中与Xcn1合成代谢相关的基因进行工程改造,获得不产Xcn2、高产Xcn1的菌株,最终获得一株命名为CB6‑T2的改良菌株,经研究发现所述CB6‑T2菌株内介导Xcn1降解转化的酶基因xcnM缺失突变,Xcn1合成基因簇的第一个基因xcnA启动子替换为来源于嗜线虫致病杆菌自身表达强度更高的启动子Promoter‑g3509。经试验发现菌株CB6‑T2,在LB培养基中发酵得到的Xcn1产量至少在782mg/L以上,远高于嗜线虫致病杆菌CB6野生型菌株的发酵产量。可以有效降低Xcn1产业化开发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产Xcn1的嗜线虫致病杆菌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是存在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一类细菌,属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包括与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线虫共生的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和与异小杆线虫属(Heterorhabditis)线虫共生的发光杆菌属(Photorhabdus)。共生菌分泌多种酶,降解昆虫组织,释放营养物质,并产生抑菌物质抑制其它杂菌生长,有助于线虫的生长繁殖。共生菌来源于特殊的生境,其代谢物中存在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目前已分离鉴定的主要有抗菌物质、杀虫蛋白、抗癌物质等。
研究者前期分离收集到多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通过对不同共生细菌的抑菌活性评价,发现在北京郊区分离到的嗜线虫致病杆菌CB6菌株(CGMCC No.1173,本研究室保存)的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抑菌活性,对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和黄瓜白粉病等多种植物病害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通过对CB6菌株发酵产物中的抗菌成份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确定Xenocoumacin1(Xcn1)是拮抗植物病害的主要活性物质。Xcn1是由精氨酸残基、亮氨酸残基和四个乙酸酯单元形成的异香豆素类衍生物,该化合物具有拮抗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黄瓜白粉病和辣椒疫霉病等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学功能。Xcn1是嗜线虫致病杆菌CB6产生的主要活性物质,但是在菌株代谢过程中,过量积累的Xcn1会激活Xcn1的降解代谢途径,Xcn1会被转化成Xcn2等低活性的衍生物,发酵生产得到的Xcn1随着时间的推进反而产量进一步下降,导致Xcn1无法大量积累。此外,野生型CB6菌株发酵产生Xcn1的水平较低,推测Xcn1合成基因簇中各种酶的表达水平较低是关键限制因素。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技术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株高产Xenocoumacin1(Xcn1)的嗜线虫致病杆菌,基于同源重组技术,对嗜线虫致病杆菌CB6野生型菌株中与Xcn1合成代谢相关的基因进行工程改造,获得不产Xcn2、高产Xcn1的菌株,经技术优化后,最终获得一株命名为CB6-T2的Xcn1产量最高的菌株。经研究发现所述CB6-T2菌株内介导Xcn1降解转化的酶基因xcnM缺失突变,Xcn1合成基因簇的第一个基因xcnA启动子替换为来源于嗜线虫致病杆菌自身表达强度更高的启动子Promoter-g3509。
本发明先提供一株嗜线虫致病杆菌,其中所述酶基因xcnM首先以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式被缺失突变。具体以大肠杆菌-嗜线虫致病杆菌穿梭克隆载体pJQ200sk为骨架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利用同源重组原理,通过双交换过程获得Xcn1降解途径被阻断,Xcn1高产的菌株。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本发明还发现,在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改造技术将嗜线虫致病杆菌CB6野生型菌株内介导Xcn1转化为Xcn2的酶基因xcnM以同源重组双交换的方式缺失突变后,再同样采用同源重组双交换方式,将Xcn1合成基因簇的第一个基因xcnA的启动子替换为来源于嗜线虫致病杆菌自身表达强度更高的启动子Promoter-g3509,可以获得更好的基因表达效果,Xcn1产量更高的技术效果。经试验发现,通过上述手段最终获得的嗜线虫致病杆菌CB6-T2,在LB培养基中发酵得到的Xcn1产量至少在782mg/L以上,远高于嗜线虫致病杆菌CB6野生型菌株的发酵产量71mg/L。可以有效降低Xcn1产业化开发的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79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