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及其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47289.6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9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电辉;朱灵灿;杨性晓;顾临风;李立超;王丽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9/04 | 分类号: | B21D39/04;B21D5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振华 |
| 地址: | 317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冷却器 内外 工装 及其 工艺 | ||
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包括胀杆,以及成对设置的内管板和外管板;内管板和外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工作台上;内管板上设有安装孔A,外管板上设有安装孔B,安装孔A和安装孔B的中心线相重合,安装孔A的孔径与外管的内壁直径一致;胀杆上两处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之间的间距与内管的长度相对应;胀杆中设有通孔,通孔的进水孔位于胀杆的端面上,通孔的出水孔位于密封圈之间的胀杆柱面上;所述胀杆上带进水孔一端与进水接头相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该胀接工装具有易于安装,制造成本低且易于推广的优点;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艺,该胀接工艺具有易于实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的一种,近年来得到国家高度重视,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土地、不消耗水资源和适宜大规模开发的特点,许多大型风电开发企业、设备制造企业正积极探索海上风电发展之路,在海上风电方面,中国东部沿海的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潜力巨大且开发利用市场条件良好。海水用冷却器是海上风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零部件,海水用冷却器在风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起到散热和冷却的功能,从而维持设备的稳定运行(即以海水为冷却介质对风电设备进行冷却)。但在海水用冷却器的装配过程中,内外管的膨接(膨胀连接)程度难以控制,如果贴合程度过度,会损伤材料强度,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如果贴合程度不够,会影响产品的换热效果,增大产品的体积,浪费资源。因此,如何设计合适的装置和相应工艺,从而保证内外管的贴合程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攻克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该胀接工装具有易于安装,制造成本低且易于推广的优点;对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艺,该胀接工艺具有易于实施,并能够使内外管快速、精准地贴合的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包括胀杆,以及成对设置的内管板和外管板,所述内管板之间的间距与内管的长度相对应,所述外管板之间的间距与外管的长度相对应;所述内管板和外管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工作台上;所述内管板上设有安装孔A,所述外管板上设有安装孔B,所述安装孔A和安装孔B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安装孔A的孔径与外管的内壁直径一致;所述胀杆上两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之间的间距与内管的长度相对应,安装好后的膨接工装,两个密封圈分别靠近内管的两端;密封圈之间的间距,随内管长度的变化而变化;所述胀杆中设有通孔,通孔的进水孔位于胀杆的端面上,通孔的出水孔位于密封圈之间的胀杆柱面上;所述胀杆上带进水孔一端与进水接头相连。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胀接工装在安装时,只需将胀杆插入内管中,使胀杆上的密封圈紧贴内管的内壁,然后在内管板之间安装好内管,在外管板之间安装好外管,并使内管与外管之间留有膨胀间隙,整个安装过程简易;同时,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胀接工装制造成本低,也易于拆卸与维修,易于在企业生产中推广开来,能够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作为优化,前述的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中,所述内管板与外管板相邻固定。内管板与外管板相邻固定,能够精简胀接工装的结构,同时也便于安装。
作为优化,前述的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中,所述外管板的一侧设有限位块。通过限位块,能够方便地限定住内管板和外管板的位置。
作为优化,前述的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中,所述密封圈为双O型密封圈。双O型密封圈较普通密封圈,密封效果更加有保证,且易于安装和后期维护。
一种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艺,该工艺使用前述本发明的海水用冷却器内外管的胀接工装实现;其中,与海水接触的内管采用钛管,与油接触的外管采用Cu-DHP管,内外管之间采用液压胀接,液压胀接包括以下步骤:
A、将胀杆插入内管中,胀杆上的密封圈紧贴内管的内壁,使得内管与胀杆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72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