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门推力轴承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36007.2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3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郑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安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2 | 分类号: | E05D3/02;E05D5/02;E05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26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门 推力 轴承 铰链 | ||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车门推力轴承铰链,包括阴铰链和阳铰链,阴铰链和阳铰链相对的一侧通过铰接结构连接在一起,阴铰链和阳铰链相互背离的一侧各自设有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并各自用于与汽车车门和汽车车身相连;所述铰接结构包括阳铰链中部凸出设置的连接凸块,阴铰链上对应所述连接凸块上下两侧各自设有上凸块和下凸块;上凸块、连接凸块和下凸块上各自设有竖向贯穿的上铰接孔、连接孔和下铰接孔;连接孔内设有铰接螺纹销,铰接螺纹销的两端各自穿出上铰接孔和下铰接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更加合理,刚度更好以能够更好的避免车门下垂,能够的保证车门安装间隙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铰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车门推力轴承铰链。
背景技术
铰链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车门铰链的设计制造中,车门铰链有垂向刚度实验,将铰链安装在当量实体模型(30kg)上,在距离铰链中心1000mm处逐步施加向下的力至500N.m;同时,在此距离位置测量门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形量;将力卸载后,测量门在竖直方向上的塑性变形量。应满足:门下垂不大于3mm(弹性+塑性);永久变形不大于0.5mm。
传统汽车车门需要两个车门铰链,为了车门不下沉,车门上、下铰链跨距建议大于300mm,铰链跨距加大,对车门外造型约束越多。概念车、展车外形型面夸张,布置铰链空间有限,只能布置单个车门铰链,传统车门铰链刚强度不满足要求。传统车门上下安装两个铰链,两个铰链跨距在400mm左右,重心与两铰链形成的力臂短,铰链轴向受力小,普通翻边衬套受力小;单铰链车门,重心与铰链形成的力臂长,铰链轴向受力大,衬套翻边处无法承载整个车门重力;衬套翻边压缩后料厚变薄,导致铰链自身窜动,车门下沉加剧。如果改为金属垫圈配合,车门铰链扭矩会加大,扭矩不满足要求。
传统锻造和型钢阴阳铰链,阴阳铰链、衬套轴向都存在厚度公差,铰链组装后,阴阳铰链轴向就会有间隙,铰链受力后,阳铰链就会沿轴向窜动,数据模拟分析,阳铰链沿轴向移动0.19mm,在距铰链轴1000mm位置下垂量就为3mm。
因此,怎样才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更加合理,刚度更好以能够更好的避免车门下垂,能够的保证车门安装间隙的汽车车门推力轴承铰链,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更加合理,刚度更好以能够更好的避免车门下垂,能够的保证车门安装间隙的汽车车门推力轴承铰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汽车车门推力轴承铰链,包括阴铰链和阳铰链,阴铰链和阳铰链相对的一侧通过铰接结构连接在一起,阴铰链和阳铰链相互背离的一侧各自设有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并各自用于与汽车车门和汽车车身相连;所述铰接结构包括阳铰链中部凸出设置的连接凸块,阴铰链上对应所述连接凸块上下两侧各自设有上凸块和下凸块;上凸块、连接凸块和下凸块上各自设有竖向贯穿的上铰接孔、连接孔和下铰接孔;连接孔内设有铰接螺纹销,铰接螺纹销的两端各自穿出上铰接孔和下铰接孔;且铰接螺纹销上下两端各自设有锁紧结构和限位结构以限制铰接螺纹销向下和向上移动;在上凸块与连接凸块之间以及下凸块与连接凸块之间均设置有推力轴承;下铰接孔与铰接螺纹销螺纹配合,并且在铰接螺纹销上的下凸块与推力轴承之间还螺纹配合连接有锁紧螺纹套管。
这样,上述结构中,安装在汽车车门和汽车车身之后,锁紧螺纹套管与铰链螺纹销配合的,可以通过旋转铰接螺纹销,使得锁紧螺纹套管与铰链螺纹销同步的上下移动,当两者向上移动后,能够使得锁紧螺纹套管端面抵接支撑在推力轴承下端并抵紧,使得两个推力轴承将连接凸块夹紧,从而使得铰链安装后,汽车车门Z向的晃动量减小,从而开闭合车门时,反映至车门远端的晃动量也减小。当两者向上移动后,能够使得更加方便对铰链的拆装维修。并且可以直接调整锁紧螺纹套管在铰链螺纹销上的位置,以达到调整汽车车门与汽车车身Z向间隙。上述的结构具有刚度更好以能够更好的避免车门下垂,能够更好地保证车门安装间隙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安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安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6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