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直肠癌微肿瘤细胞模型的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35386.3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7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尹申意;张函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C12N5/071;A01N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立娜 |
地址: |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肠癌 肿瘤 细胞 模型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直肠癌微肿瘤细胞模型的培养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结直肠癌微肿瘤模型培养技术及配套试剂,该技术的核心是:(1)用温和细胞解离试剂处理结直肠癌实体瘤组织,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组织中各种类型细胞的活力;(2)配制特殊的无血清培养基,利用悬浮培养体系使结直肠癌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各类型细胞自组装形成具有多种细胞成分的细胞团结构,称之为“结直肠癌微肿瘤模型”。利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结直肠癌微肿瘤模型可以准确反应患者原病灶的各种特征,是肿瘤精准诊疗领域良好的科研实验模型和临床前实验模型。可以预见,这种培养方法在结直肠癌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直肠癌微肿瘤细胞模型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复发转移风险高,20-30%的患者初诊时即已出现转移病灶,超过50%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在根治性治疗后数月到数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转移,这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的死亡原因。
以经典的细胞毒性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治疗是结直肠癌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和复发转移风险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结直肠癌中最基础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的单药有效率仅有10-20%,联合其他药物的有效率也只能达到40%,经过化疗后仍有40%左右的患者会发生耐药导致的复发转移。结直肠癌中化疗疗效的个体差异很大,这就对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抗肿瘤治疗新方法的问世,结直肠癌的总体治疗效果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人类对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等生物学过程,异质性、耐药性、肿瘤免疫相应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而且结直肠癌的病因和发生发展过程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将结直肠癌实体瘤原代细胞培养物作为模型进行个体化精准研究是结直肠癌研究领域乃至结直肠癌诊断治疗领域的趋势。因此开发一种能准确反应患者原病灶特性的肿瘤模型显得至关重要,而现有的原代肿瘤细胞培养技术主如2D培养,3D培养,重编程培养等几类,这些方法都不同程度的面临培养周期极长,培养成功率低,杂细胞难以去除,无法重现肿瘤微环境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结直肠癌微肿瘤模型培养技术及配套试剂,该技术的核心是:(1)用温和细胞解离试剂处理结直肠癌实体瘤组织,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组织中各种类型细胞的活力;(2)配制特殊的无血清培养基,利用悬浮培养体系使结直肠癌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各类型细胞自组装形成具有多种细胞成分的细胞团结构,称之为“结直肠癌微肿瘤模型”。
第一方面,本发明要求保护一种用于培养结直肠癌微肿瘤模型的培养基。
本发明要求保护的用于培养结直肠癌微肿瘤模型的培养基,由抗菌抗真菌剂三抗(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HEPES、GlutaMax、人重组蛋白EGF、人重组蛋白bFGF、人重组蛋白HGF、人重组蛋白Noggin、人重组蛋白R-spondin、人重组蛋白IL-2、人重组蛋白IL-15、SB202190(4-(4-氟苯基)-2-(4-羟基苯基)-5-(4-吡啶基)-1H-咪唑)、皮质醇、Forskolin(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A83-01(3-(6-Methyl-2-pyridinyl)-N-phenyl-4-(4-quinolinyl)-1H-pyrazole-1-carbothioamide)、Primocin、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烟碱(Nicotinamide)、N2 supplement、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B27、ITS-X(Insulin,Transferrin,Selenium,Ethanolamine Solution)、Y-27632和Advanced DMEM/F12培养基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5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