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33554.5 | 申请日: | 2021-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9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东;于铭洋;李博;张勃洋;李政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L1/12 | 分类号: | G01L1/12;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袁蕾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透射 式磁弹 效应 圆锯 应力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包括探头,探头用于检测待测锯片残余应力及其面外位移;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待测锯片;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两探头位置和高度;数据收集器,数据收集器与探头电性连接,数据收集器用于对探头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及处理。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和调节装置运行;光学平板,驱动装置、调节装置均安装在光学平板上。本发明通过透射式磁弹效应应力检测法可以得到待测锯片基体各点残余应力的绝对值,从而对锯片的应力均匀性、整体应力等级、面外位移平面度进行评判,以实现同批次锯片残余应力分布状态和平面度的横向比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件的应力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圆锯片作为锯切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刀具,其动态稳定性直接影响了锯切产品的质量、锯切过程的噪声、锯片使用的寿命等。而锯片动态稳定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即为锯片基体的残余应力状态。锯片基体残余应力是由生产过程中的热处理、适张、表磨、矫平等工艺环节共同引入,所以在各工艺执行前后进行锯片基体残余应力的检测能有效评价各工艺环节的执行效果,并且可以对锯片基体的应力状态进而对其动态稳定性进行评估。
在现有圆锯片制造过程中,多是通过检测锯片基体的横向位移间接表征锯片的应力分布状态。横向位移是通过空载端跳圆与有载应力圆,并与光隙法相结合进行检测。现有横向位移检测技术在反映锯片基体应力状态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非准圆盘结构圆锯片,例如含刮刃圆锯片,其横向应变是受到应力状态与几何结构的耦合影响,因此横向应变从原理上无法表征应力;检测效率低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现有方法是将锯片人工装夹后,手动测量锯片圆周上的横向位移,结合光隙法找到基体横向位移较大的部分。在测量圆周横向位移时,仅通过操作人员的记忆与经验进行均匀性判断,且人工对锯片进行转动与换位,效率低下;精度低且仅能测量相对值。通过百分表测量锯片圆周上的横向位移,仅能粗略反映基体圆周方向的应力均匀性,无法对异常位置进行重复定位。且每次测量仅能测得同一锯片横向位移的相对值,同型号不同锯片之间无法进行应力状态横向评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包括:探头,所述探头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探头用于检测待测锯片残余应力;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待测锯片;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两所述探头位置和高度;
数据收集器,所述数据收集器与所述探头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收集器用于对所述探头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及处理;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和调节装置运行;
光学平板,所述驱动装置、调节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光学平板上。
优选的,两所述探头分别与所述待测锯片顶面和底面对应设置,与所述待测锯片顶面对应设置的探头内设置有励磁供电电路、串联谐振电路与励磁铁芯线圈,所述励磁供电电路、串联谐振电路与励磁铁芯线圈依次串联;与所述待测锯片底面对应设置的所述探头内设置有检测供电电路、滤波放大电路、感应铁芯线圈、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检测供电电路和感应铁芯线圈均与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光学平板上的伺服转台,所述伺服转台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伺服转台顶端安装有锯片夹具,所述待测锯片通过所述锯片夹具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伺服转台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光学平板上的直线伺服滑台,所述直线伺服滑台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直线伺服滑台上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部,所述高度调节部上安装有两探头固定臂,两所述探头分别安装在两所述探头固定臂远离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未经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35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