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33554.5 | 申请日: | 2021-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9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东;于铭洋;李博;张勃洋;李政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L1/12 | 分类号: | G01L1/12;G01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袁蕾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透射 式磁弹 效应 圆锯 应力 检测 系统 | ||
1.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10),所述探头(10)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探头(10)用于检测待测锯片(5)残余应力和面外位移;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待测锯片(5);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两所述探头(10)位置和高度;
数据收集器,所述数据收集器与所述探头(10)电性连接,所述数据收集器用于对所述
探头(10)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及处理;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和调节装置运行;
光学平板(1),所述驱动装置、调节装置均安装在所述光学平板(1)上;
两所述探头(10)分别与所述待测锯片(5)顶面和底面对应设置,与所述待测锯片(5)顶面对应设置的探头(10)内设置有励磁供电电路、串联谐振电路、励磁铁芯线圈、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励磁供电电路、串联谐振电路与励磁铁芯线圈依次串联;与所述待测锯片(5)底面对应设置的所述探头(10)内设置有检测供电电路、滤波放大电路、感应铁芯线圈、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检测供电电路和感应铁芯线圈均与所述滤波放大电路电性连接;
滤波放大电路通过AD转换模块将模拟量电信号转换为数字量电信号上传至计算机控制软件,计算机控制软件接收输出信号,并对输出信号进行处理,最后输出至显示器,在两探头(10)内均设置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与计算机控制软件电性连接,通过两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待测锯片(5)转动过程中的上下跳动量,并将其引入AD转换后的应力检测结果以进行算法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光学平板(1)上的伺服转台(4),所述伺服转台(4)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伺服转台(4)顶端安装有锯片夹具(11),所述待测锯片(5)通过所述锯片夹具(1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伺服转台(4)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光学平板(1)上的直线伺服滑台(2),所述直线伺服滑台(2)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直线伺服滑台(2)上固定连接有高度调节部,所述高度调节部上安装有两探头固定臂(6),两所述探头(10)分别安装在两所述探头固定臂(6)远离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直线伺服滑台(2)顶面的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与所述直线伺服滑台(2)顶面垂直设置,所述固定座(3)靠近所述待测锯片(5)的一侧滑动连接有两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与所述固定座(3)限位滑动配合的滑块(9),两所述探头固定臂(6)分别与两所述滑块(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靠近所述待测锯片(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竖向滑槽内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滑块(9)远离所述探头固定臂(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板相啮合,所述滑块(9)通过所述齿轮、所述齿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沿轴向方向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两端贯穿所述竖向滑槽侧壁,所述驱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旋钮(7),所述滑轨上安装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与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驱动旋钮(7)的一端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透射式磁弹效应的圆锯片应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固定臂(6)上固定连接有旋转固定件(8),所述探头(10)通过所述旋转固定件(8)转动连接在所述探头固定臂(6)上;所述旋转固定件(8)外壁设置有刻度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未经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335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