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5085.2 | 申请日: | 2021-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琳;黄喜寿;陈雪梅;陈志明;莫招育;吴影;黄炯丽;穆奕君;唐丽;覃纹;李昊;粟少丽;李宏姣;杨俊超;张达标;梁桂云;甘正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农作物 秸秆 生产 木腐菌基料 工艺 | ||
1.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农作物秸秆通过剪切机进行剪切,再利用研磨机进行研磨,得到粒径小于0.8mm的秸秆粉末;将所得秸秆粉末用超声波处理;
S2:在步骤S1的秸秆粉末中加入浓度为0.75%的氨水,并加入去离子水调整固液比为1:(0.4-0.6),密封放置24h后,取出秸秆烘干,再加入醋酸钙不动杆菌,调节水分和温度,进行发酵,得发酵秸秆;
S3:配置木腐菌培养基料,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细木屑、生石灰、磷酸二氢钾、麦麸和水;
将木腐菌培养基料各种原料分开放置,取其中一半的棉籽壳、磷酸二氢钾、麦麸、细木屑和生石灰按重量配比兑水,原料与水比例为1:1.8,将生石灰先入水搅拌,再用生石灰水拌匀棉籽壳、磷酸二氢钾、麦麸、细木屑;
S4:将步骤S3中的原料建成堆形发酵,在60℃以上保持24h;
S5:将培养基料配方中剩余的其它原料混合加水,按重量配比原料与水比例为1:1.4,再与发酵过的发酵秸秆拌匀,密封后在121℃条件下高温灭菌2.5h,灭菌后冷却至常温,再发酵2天后在基料内喷撒木聚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构成的混合酶;将基料密封发酵2-5天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得秸秆粉末用震动频率大于20KHz的超声波处理2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固液比为1:0.5;醋酸钙不动杆菌与秸秆的用量比为1:(100-2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秸秆在湿度为50-60%,温度为28-35℃条件下发酵10-20天,得发酵秸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木腐菌培养基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50-60份、细木屑8-20份、生石灰0.5-1.5份、磷酸二氢钾0.1-0.4份、麦麸3-8份和水60-70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木腐菌培养基料以重量份为单位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55份、细木屑12份、生石灰1份、磷酸二氢钾0.3份、麦麸5份和水65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秸秆与木腐菌培养基料用量比为(0.3-0.5):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酶各组份用量分别为:木聚糖酶0.3-0.5份、木质素过氧化物酶0.1-0.9份、羧甲基纤维素酶1-2份、漆酶0.5-1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酶各组份用量分别为:木聚糖酶0.4份、木质素过氧化物酶0.7份、羧甲基纤维素酶1.5份、漆酶0.8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木腐菌基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基料发酵温度为25-35℃,湿度为6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508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