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合酶及其在体外一步反应合成Cap0 mRNA的用途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3695.9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2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崔利兰;王凡;邹媛华;徐志豪;张静华;郑紫君;王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12 | 分类号: | C12N9/12;C12N9/10;C12N9/14;C07K19/00;C12N15/62;C12N15/70;C12N1/21;C12N15/10;C12R1/19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秋霞;许亦琳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合 及其 体外 一步 反应 合成 cap0 mrna 用途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是一种嵌合酶及其在体外转录中一步合成Cap0mRNA的用途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嵌合酶和体外转录模板混合后共反应,一步反应获得加帽加尾的mRNA产物,所述嵌合酶包括RNA聚合酶结构域和加帽酶催化结构域,所述嵌合酶经嵌合设计具备体外转录和加帽的双重功能。本发明开辟了体外酶法一步合成mRNA的方法,提高了合成效率和mRNA产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嵌合酶及其在体外一步反应合成Cap0 mRNA的用途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呼吸道为主的传染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在此背景下,基于mRNA的体外转录技术由于在研发设计中仅需提供抗原的基因序列,而不必进行高致病性病原的分离培养,在应对高传播风险的病毒时优势明显,且mRNA疫苗生产工艺简单、合成快速、成本较低,提供天然抗原表位,所以成为一种极具优势的新型疫苗。
mRNA的体外转录体系的工作原理是以DNA为模板,在一系列转录因子的作用下,经过RNA聚合酶合成RNA。转录反应中合成的加帽RNA可以用于体外翻译、转染等试验。常用的聚合酶为噬菌体来源的RNA聚合酶,如T7、SP6、T3等,其中T7 RNA聚合酶(T7 RNAPolymerase)是一种高度特异识别T7启动子序列的DNA依赖的5'→3'RNA聚合酶。T7 RNA聚合酶可以催化单链或双链DNA T7启动子下游NTP的掺入,合成与T7启动子下游的模板DNA互补的RNA。由于转录得到的RNA是不稳定的,因此需要对RNA进行加工修饰,包括5’端形成帽子结构,3’端添加poly(A)尾巴结构,起到稳定RNA、防止降解、帮助翻译等作用。体外mRNA加帽有两种常用方法,第一种是在mRNA转录系统中添加一个规则的m7GpppG帽类似物结构或者抗反向帽类似物(ARCA)来实现mRNA加帽及体外转录。第二种是在体外转录初期,通过加帽酶反应完成mRNA加帽,牛痘病毒加帽酶是催化形成帽子结构的有效酶,其由D1和D12两个亚基组成,兼具RNA三磷酸酯酶活性、鸟苷酰基转移酶活性和鸟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可将7-甲基鸟嘌呤帽结构(m7Gppp)连接到RNA的5'末端(m7Gppp5'N)。
目前,市场上的体外转录试剂盒主要是针对以上两种方法开发的,第一种依靠帽类似物在转录过程中产生帽子结构的方法,效率不高,产率较低,产生的转录产物的免疫原性较高,对后续转录产物mRNA的应用造成困难。第二种利用加帽酶对RNA的5’端添加帽子结构,此类产品也是在获得体外转录的RNA基础上,对产物进行加帽,这样的方法从转录、加帽到加尾涉及多次加酶操作,耗时较长,程序繁琐,流转的过程也会造成中间产物的降解和损失,整体的效率和产率都有待提升。
针对上述市场产品存在的技术问题,尤其是针对转录加帽如何同步工作,同时能够产生高质量转录产物的问题,许多专业人员都进行了相关改造和探索,比如在利用原核系统中的相关转录工具酶制备mRNA,选择将原核细胞裂解以后获得其中的RNA聚合酶和加帽酶,但是该法的裂解产物为原核细胞中的所有酶类,其中不乏大肠内源其他杂质核酸酶或核酸,这样会导致酶系统的特异性不高,降低后续的mRNA的生成效率、质量和产量。甚至会直接将RNA降解,无法有效转录目的片段。
所以目前缺乏工艺简便、流程较短的规模化量产的mRNA生产技术,建立这样一套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高效的mRNA制备方法将推动mRNA疫苗平台,助力未来的疫苗研发进程。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合酶及体外一步反应合成Cap0 mRNA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36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