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滤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23274.6 | 申请日: | 2021-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费传军;张振;郭晓蓓;徐涛;匡新波;尹奕玲;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08 | 分类号: | B01D39/08;B01D39/14;B01D39/16;B01D39/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刘海霞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1.一种滤料,其特征在于,至少由三层组成,其中,上下层由耐高温机织布或非织造布组成,中间层为过滤层,所述的过滤层由96%~99%玻璃微纤维和1%~4%耐高温异形合成纤维复合而成,上下层与中间层通过耐高温胶经热压复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层采用同种或不同种材质的材料;所述的耐高温机织布或非织造布的材质选自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芳纶、芳砜纶、聚苯硫醚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高温机织布的原组织为平纹、斜纹或缎纹;所述的非织造布采用针刺法、纺粘法或水刺法制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层的克重为10~50g/m2;所述的中间层的克重为60~100g/m2;所述的滤纸的克重为80~200g/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高温异形合成纤维为具有耐150℃以上的高温特性的异形合成纤维;所述的耐高温异形合成纤维为三叶型聚酰亚胺纤维、椭圆型聚酰亚胺纤维、腰型聚酰亚胺纤维、三叶型聚苯硫醚纤维、椭圆型聚苯硫醚纤维和腰型聚苯硫醚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高温异形合成纤维的长度为0.5~5mm,细度为0.5-3旦;所述的玻璃微纤维的长度0.5~5mm,叩解度为44~59°SCR;所述的耐高温胶为具有耐150℃以上的高温特性的粘结胶,选自有机硅胶、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滤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中间层的制备:将耐高温异形合成纤维与分散剂在具有超声功能的打浆罐中进行打浆;玻璃微纤维在硫酸溶液中打浆,将打浆后的两种纤维输送至混浆罐,两种纤维混合均匀后上网成形,经烘干后收卷成型,生产线速度为20~100m/min;
步骤2,滤纸的合成:上下层与中间层经热压复合,形成液压油用滤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氧化乙烯或聚丙烯酰胺;分散剂的添加量为耐高温异形合成纤维的0.2~2%,优选为0.3~0.6%;耐高温异形合成纤维打浆的超声功率200~1000W,频率10~60kHz;打浆时间15~30min,打浆浓度0.1~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1中,硫酸溶液的pH值为1~4,优选为2~3.5;打浆时间15~30min,打浆浓度0.1~5%;中间层采用超低浓斜网成型技术,上网浓度为0.1‰~5‰,优选为0.3‰~0.6‰。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上下层与中间层复合时采用喷胶或淋胶方式;胶液的浓度为1~10%,优选3~7%;复合压力为0.05~0.4MPa,速度为5~5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32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