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多微网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23168.8 | 申请日: | 2021-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6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李振龙;袁志鹏;曹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刘源 |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体协 多微网 能量 管理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多微网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基于异质微网特征建立包含新能源发电设备、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电动汽车、用电负荷在内的各微网优化方程,其中每个微网可以看作一个智能体且优化模型中计及新能源、电动汽车、用电负荷的不确定性;利用集成学习方法预测电动汽车调度期内出力曲线;利用可调鲁棒优化技术将含有新能源及用电负荷等不确定量的优化问题转换为确定型问题;利用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优化问题从而保护各智能体隐私,并提出一种适用于混合整数规划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克服传统算法对于整数变量的处理性能较差的缺点。上述计算流程在能量管理系统中实施,该装置可与各微网智能体本地控制器进行双向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能源与智能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多微网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交叉学科方向的多智能体方法能为目前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手段。在多智能体框架下,每个微网系统都可以看作一个智能体,分布式能量管理设备可以实现微网与微网、微网与主网之间的最优能量交换。以多智能体协同理论为基础的多微网能量管理方法的实现准则是:自我平衡为先,社会利益第一。也即,每个微电网无论电力充足或是电力短缺,都会通过对应方式满足自我平衡,在每个微网平衡的基础上,所有微网以最大化社会福利为目标,合作地完成最优调度,并按照调度信号进行工作。目前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多微网能量管理方法不确定性处理能力弱,电动汽车接入时应对措施不足且隐私保护机制尚需完善,因此急需一种克服以上问题的能量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多微网能量管理方法、系统和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多微网能量管理方法,包括:
S1基于异质微网特征,建立多微网的优化方程;
S2基于电动汽车集群的到达/离开和充电量不确定性,通过集成学习方法,获得电动汽车集群的到达/离开预测时间和充当储能设备期间的预测能量输出;
S3基于多微网新能源能量输出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建立盒式约束;通过极限转化方法对该盒式约束进行不确定量转化,获得鲁棒对等模型,通过对偶理论将该鲁棒对等模型进行线性化操作,将多微网的优化方程转化为易解模型;
S4设置输入参数,通过分布式计算框架,求解易解模型,获得多微网能量优化结果;输入参数包括电动汽车集群的到达/离开预测时间和充当储能设备期间的预测能量输出。
优选地,步骤S1包括:
S101基于异质微网特征,通过式
建立多微网运行总成本最小化的方程;
S102通过式
和
建立针对式(1)的成本描述方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23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