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6358.7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9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亮;张超;孟小刚;吴丁磊;董双龙;蒋蓓;李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高正航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顶盖 钎焊 抓手 柔性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抓手移动效率低的问题。本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升降部以及与升降部相固定的用于放置抓手的抓手部,所述抓手部上具有用于对抓手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支架处还连接有能驱动所述升降部升降的升降结构。本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具有输送效率高和故障率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消费者市场多元化,车企不断推出多型差异化产品,而在汽车生产加工的过程中,白车身通过流水线送入到激光钎焊房中进行钎焊,需要通过抓手对白车身进行定位以配合钎焊过程。不同型号的白车身需要配合不同的抓手进行定位。
为此,人们设计了一种车身柔性智能生产线,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其申请号为:201910108280.0;其公告号为:CN109676270B;该车身柔性智能生产线包括服务器机房、下车身分总成通用柔性焊接工作站、通用柔性涂胶工作站、下车身总成通用柔性工作站、通用柔性总拼集成焊接工作站、侧围通用柔性焊接工作站、激光焊接通用柔性工作站以及多辆转运小车,其中,下车身总成通用柔性焊接工作站包括通用抓手库、第二焊钳库、下车身总成机器人、第一通用地面定位装置、通用对接定位装置以及下车身总成控制装置,下车身总成控制装置与服务器机房电连接。该车身柔性智能生产线工作时,在下车身总成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下车身总成机器人根据不同车型的需求能够抓取不同的抓手并移动至工作位处,通过抓手对下车身总成定位或者抓取。
为了固定抓手,在定位焊接的工作位处会搭建支架,在支架顶部设置可供抓手定位的定位点,为了避免支架顶部结构对焊接系统的移动和工作造成影响,需要使支架顶部位置高出白车身一段距离,而定位在支架顶部的抓手的结构设计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高度以满足定位位置较低的白车身的使用需求,造成现有抓手的整体重量大,进行白车身加工时,需要机器人抓取抓手并定位在支架的顶部以用于对白车身的定位,经过焊接等加工工序后,机器人需要重新向上抓起抓手,以让开位置以便于白车身通行。
在此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载机器人来重复抓取和移动重量较大的抓手,负荷大,且部分工况机器人还需要进行换枪盘等操作,造成机器人工作量大,抓手移动对白车身进行定位以及解除定位后抓手让位的输送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且大负荷长时间的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较高频率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解决了现有抓手移动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升降部以及与升降部相固定的用于放置抓手的抓手部,所述抓手部上具有用于对抓手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支架处还连接有能驱动所述升降部升降的升降结构。
本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由抓手部来支撑整个抓手,通过定位部来对放置在抓手部上的抓手进行精确定位,以便于抓手对白车身的精确定位。初次工作时,由机器人将抓手放置到抓手部上,并由定位部对抓手进行定位。抓手定位后,由升降结构控制升降部从最高处下降,以带动和升降部相固定的抓手部下降,由下降后的抓手对白车身进行定位,经过焊接加工后,无需机器人的操作,可由升降结构驱动升降部上升,进而带动抓手部以及放置在抓手部上的抓手上升,让开位置以供白车身通行。
在此工作过程中,本白车身顶盖钎焊抓手柔性定位系统通过在支架处另外设置升降部和升降结构来直接驱动抓手的升降,无需机器人参与对抓手抓起和放下的工作,分担了机器人的工作,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抓手的升降位置控制,提高了抓手移动定位和解除定位后的输送效率。且通过升降的设计,使得抓手整体高度尺寸要求降低,可设计为平板状,大大降低了抓手的重量,进而大大降低了机器人的载荷,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其故障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63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叶采集机及茶叶采集方法
- 下一篇:选择性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有价金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