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弹道末端速度衰减及结构物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5766.0 | 申请日: | 2021-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6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嘉捷;明付仁;张阿漫;王诗平;张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韩丽娜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速 弹道 末端 速度 衰减 结构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弹道末端速度衰减及结构物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包括运动伸缩杆、水池壁面滑道和纤维布阵列结构,水池壁面滑道沿水池的侧壁和底部设置,纤维布阵列结构沿水池壁面滑道移动,纤维布阵列结构的活动环形主体管结构的一端通过合页结构与底层环形主体管铰接,另一端与底层环形主体管间设置有角度调节伸缩杆,活动环形主体管结构能够沿合页结构旋转,活动环形主体管结构内设置有缓冲结构。解决了如何避免结构物入水高速撞击壁面或水箱(池)底的技术问题,本发吗安装简易,拆解方便,修复简便,使用本装置能够避免潜入深水中对结构物进行回收等系列操作,很好得保障操作者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弹道末端速度衰减及结构物回收装置,属于高速跨介质入水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结构物高速跨介质入水过程十分复杂,为了探究高速入水全过程的水动力学特性,由于理论研究尚未完全认知这一过程的特征及机理,试验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针对跨介质入水试验,试验难度较大,尤其是对高速入水时,由于试验条件限制,结构物入水撞底或撞壁时仍有较高速度,这将会对结构产生较大破坏,如结构划损、严重时甚至出现显著变形,这对于重复试验和节约成本有着严重影响。高速撞击还会对结构物中的数据采集系统产生严重破坏,导致试验无法正常进行。因此,要想避免结构物入水高速撞击壁面或水箱(池)底部,需要在结构物弹道末端布置合适的速度衰减装置,从而达到保护结构物的形状完整和内部数据采集系统的完好以及节约成本的目的,这就是本发明所要提出的重要解决项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如何避免结构物入水高速撞击壁面或水箱(池)底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弹道末端速度衰减及结构物回收装置。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高速入水弹道末端速度衰减及结构物回收装置,包括运动伸缩杆、水池壁面滑道和纤维布阵列结构,所述水池壁面滑道沿水池的侧壁和底部设置,所述纤维布阵列结构沿水池壁面滑道移动,所述纤维布阵列结构包括底层环形主体管和活动环形主体管结构,活动环形主体管结构的一端通过合页结构与底层环形主体管铰接,另一端与底层环形主体管间设置有角度调节伸缩杆,所述活动环形主体管结构能够沿合页结构旋转,所述活动环形主体管结构内设置有缓冲结构。
优选地,所述活动环形主体管结构包括若干阵列支撑柱、一层环形主体管、二层环形主体管和三层环形主体管,所述一层环形主体管、二层环形主体管和三层环形主体管通过若干阵列支撑柱支撑,且从上至下相互平行排列。
优选地,所述一层环形主体管和二层环形主体管之间以及二层环形主体管和三层环形主体管之间均设置鼓形弹簧和外围纤维布,鼓形弹簧一端直接焊接于每层环形主体管上,另一端引出圆形口与外围纤维布上的环形圈形成死扣,保证高速撞击时不滑脱。
优选地,所述一层环形主体管内设置的缓冲结构为纤维布。
优选地,所述二层环形主体管、三层环形主体管和底层环形主体管内设置的缓冲结构采用纤维布-铝蜂窝-纤维布的组合形式。
优选地,所述底层环形主体管底部焊有若干接地支撑柱。
优选地,每层环形主体管通过螺纹与阵列支撑柱相连。
优选地,每个接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沿水池壁面滑道移动。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高速入水弹道末端速度衰减及结构物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57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起重机
- 下一篇:一种带快速冷却结构的斜抽芯塑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