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和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13219.9 | 申请日: | 2021-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6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钮新强;刘海波;金乾;张鹏;潘霄;何杰;甘乐;付文军;李成子;胡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D1/00 | 分类号: | G21D1/00;G21D1/02;G21D3/04;G21D3/06;E04H5/02;E04H12/28;E21D9/14;E21D13/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核电站 应急 处理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山体(M)外侧的地面上的常规岛(1)和设置于所述山体(M)中的核岛(2),
所述常规岛(1)包括电气厂房(11);
所述核岛(2)包括设置于所述山体(M)中的反应堆厂房洞室(21)、辅助厂房洞室(22)、低中放废物处置洞室(23)、烟羽应急处置洞室(24)和烟囱(25),所述低中放废物处置洞室(23)通过交通隧洞(3)与所述辅助厂房洞室(22)连通,所述烟羽应急处置洞室(24)通过泄压隧洞(4)与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21)连通,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电气厂房(11)、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21)和所述辅助厂房洞室(22)依次间隔布置,所述烟羽应急处置洞室(24)和所述低中放废物处置洞室(23)均位于所述辅助厂房洞室(22)背向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21)的一侧,所述烟囱(25)的一端与所述烟羽应急处置洞室(24)连通,所述烟囱(25)的另一端与所述山体(M)的顶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中放废物处置洞室(23)包括低放废物处置洞室(231)和中放废物处置洞室(232),所述低放废物处置洞室(231)和所述中放废物处置洞室(232)均与所述烟羽应急处置洞室(2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隧洞(3)包括第一运输隧洞(31)和第二运输隧洞(32),所述辅助厂房洞室(22)通过所述第一运输隧洞(31)与所述低放废物处置洞室(231)连通,所述辅助厂房洞室(22)通过所述第二运输隧洞(32)与所述中放废物处置洞室(23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隧洞(31)和所述第二运输隧洞(32)中均设置有屏蔽门(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隧洞(4)的基础埋深大于所述交通隧洞(3)的基础埋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25)中设置有多个过滤装置(251),所述多个过滤装置(251)设置在所述烟囱(25)的一端且沿所述烟囱(25)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25)沿竖直方向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还包括燃料厂房洞室(26)、安全厂房洞室(27)和连接厂房洞室(28),所述燃料厂房洞室(26)、所述安全厂房洞室(27)和所述连接厂房洞室(28)以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21)为中心呈环形布置,且均通过所述交通隧洞(3)与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2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还包括检修通道(5),所述检修通道(5)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厂房洞室(28)连通,所述检修通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常规岛(1)连通。
10.一种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结构实现,所述地下核电站烟羽应急处理区处理方法包括:
建造设置于所述山体(M)外侧的地面上的所述常规岛(1)和设置于所述山体(M)中的所述核岛(2);
在所述辅助厂房洞室(22)背向所述反应堆厂房洞室(21)的一侧设置所述烟羽应急处置洞室(24),并通过所述烟囱(25)将所述烟羽应急处置洞室(24)与所述山体(M)的顶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32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