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硝酸的生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12015.3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2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明;杨东旭;刘祖钒;冯登位;国方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1/28 | 分类号: | C01B21/28;C01B2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5504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 生产 方法 装置 | ||
一种硝酸的生产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原料液氨蒸发成气氨后进入气氨过热器,所述气氨与从氧化炉分流出的氮氧化合物在所述气氨行过热器中进行换热,所述氮氧化合物对所述气氨进行加热,所述气氨对所述氮氧化合物进行冷却;加热后的所述气氨通过氨空混合器后进入氧化炉内反应生成所述的氮氧化合物,所述氮氧化合物分别通入所述气氨过热器和所述节能器;经所述气氨冷却后的所述氮氧化合物与所述节能器冷却后的所述氮氧化合物混合,并依次进入低压反应水冷凝器、精分离器、压缩机、高压反应水冷却器和吸收塔生产硝酸,不仅显著减小了蒸汽的消耗量、节约煤炭资源,而且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成品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硝酸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硝酸的生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稀硝酸多采用双加压法,由界区来的原料液氨经蒸发后需经过气氨过热器进行加热气氨,其目的是防止气氨带液导致氧化炉内氨空气体混合不均匀,造成铂网受热不均损坏严重,或在某一个瞬间导致氨空比过高而造成联锁停机。但是,现有的气氨过热工艺通常是将低压蒸汽(0.69MPa·G,168℃)通入气氨过热器中对气氨进行加热,采用低压蒸汽过热导致了蒸汽的消耗量过大,增加环保压力,在硝酸生产过程中低压蒸汽每天的用量约160吨,提升负荷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会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
双加压法工艺中采用节能器中循环锅炉水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温度,降温后的氮氧化合物降低后的温度不够理想,达不到所需温度要求,导致低压反应水冷凝器底部的温度和压缩机入口处的温度偏高,不仅存在热源浪费,还给后续冷却过程增加负荷,大大增加了低压反应水冷凝器所需的循环水量,并且经压缩机压缩后的氮氧化合物气体因基础温度高,进一步引起高压反应水冷却器出口处氮氧化合物的温度偏高。除此之外,进入吸收塔的氮氧化合物温度高会造成吸收效率降低,导致能源消耗大,影响成品收率。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硝酸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氧化炉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替代低压蒸汽,通入气氨过热器中进行换热,在氮氧化合物对气氨进行加热的同时,气氨对氮氧化合物进行了冷却,不仅显著减小了蒸汽的消耗量、降低环保压力、节约煤炭资源,而且气氨有效降低了氮氧化合物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了低压反应水冷凝器底部的温度和压缩机入口处的温度,大大节约了低压反应水冷凝器中循环水的用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成品收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硝酸的生产装置,在不改变原有双加压法设备和功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了蒸汽的消耗量、降低环保压力、节约煤炭资源,不仅有效利用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热源资源,而且减少了低压反应水冷凝器中循环水的用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硝酸的生产方法,原料液氨蒸发成气氨后进入气氨过热器,所述气氨与从氧化炉分流出的氮氧化合物在所述气氨行过热器中进行换热,所述氮氧化合物对所述气氨进行加热,所述气氨对所述氮氧化合物进行冷却;加热后的所述气氨通过氨空混合器后进入氧化炉内反应生成所述的氮氧化合物,所述氮氧化合物分别通入所述气氨过热器和节能器;经所述气氨冷却后的所述氮氧化合物与所述节能器冷却后的所述氮氧化合物混合,并依次进入低压反应水冷凝器、精分离器、压缩机、高压反应水冷却器和吸收塔生产硝酸。
本发明方法采用氧化炉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替代低压蒸汽,通入气氨过热器中进行换热,在氮氧化合物对气氨进行加热的同时,气氨对氮氧化合物进行了冷却,不仅显著减小了蒸汽的消耗量、降低环保压力、节约煤炭资源,而且气氨有效降低了氮氧化合物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了低压反应水冷凝器底部的温度和压缩机入口处的温度,大大节约了低压反应水冷凝器中循环水的用量,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成品收率。
所述气氨过热器中所述氮氧化合物的温度通过对氧化炉分流出的氮氧化合物流量的调节进行调节;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对氮氧化合物流量的调节控制气氨过热器中加热温度,操作简单,易于控制。
优选的,所述氮氧化合物的流量通过温度调节阀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12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