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酵风味腊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03701.4 | 申请日: | 2021-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6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崟;钱琴;母运龙;张应杰;李慧;彭海川;贾溅琳;张佳敏;刘达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3/70 | 分类号: | A23L13/70;A23L13/40;A23B4/04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赵婷 |
地址: | 61010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酵 风味 腊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风味腊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从川式老腊肉中分离得到的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SIIA9055、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SIIA9061,在腊肉发酵过程中添加腐生葡萄球菌SIIA9055、木糖葡萄球菌SIIA9061作为混合发酵剂,利用二者的协同作用,对脂质分解氧化的作用以及对产品风味的贡献,能极大的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品品质,生产一种营养健康、感官品质高、可长期保存的具有独特发酵风味腊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味发酵腊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腌腊肉作为中国典型的发酵肉制品,以其香味浓郁、肉质紧密和红灿的瘦肉、晶莹的肥腰、肥而不腻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又以湖南、四川、广东生产的腊肉最为有名。腌腊肉制品是指畜禽原料肉通过加盐(或盐卤)和香辛料进行腌制,清洗造型,并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经过晾晒风干、烘烤干燥等工艺最终形成独特的腌腊风味,亦便于携带和储藏。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元素,还具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风味是腊肉制品整体可接受性中一个重要的感官方面,直接影响消费者产品感官体验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我国腌腊肉制品的种类较多,代表性产品有金华火腿、传统川式腊肉和香肠、广式腊肠、腊肉、板鸭等,但多数产品处于较低发展水平,面临着一些如生产周期长、加工难度大、安全稳定性差、风味难以调控等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风味腊肉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发酵风味腊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优质五花肉,并进行预处理;
(2)采用低温腌制,将原料肉与腌制辅料混合滚揉10-25min,然后置于4℃下腌制32-48h,得腌制肉备用;
(3)对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分别进行活化培养,并分别配制成活菌数为106 ~107CFU/mL、OD600值为1.0~1.5的腐生葡萄球菌菌悬液,活菌数为106 ~107CFU/mL 、OD600值为1.0~1.5的木糖葡萄球菌菌悬液;
(4)将步骤(3)制得的腐生葡萄球菌菌悬液和木糖葡萄球菌菌悬液混合,均匀涂抹于腌制肉表面,在发酵房中发酵12-20h,得预处理肉料;
(5)将步骤(4)的预处理肉料晒干水分;
(6)对步骤(5)晒干水分的猪肉进行烘烤,即得发酵腊肉;
(7)对发酵腊肉用松支和柚子皮烟熏12-18h。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腌制辅料按照原料肉的重量计,包含食盐8%-12%、味精0.3-0.6%、十三香4%-6%、胡椒粉2%-3%、酱香型白酒0.5%、异抗坏血酸钠0.1%。
进一步地,步骤(3)中对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分别进行活化培养的方法包含:将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分别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培养30℃培养24 h,活化3次后,分别接种到营养琼脂液体培养基上培养24-48 h,4℃ 6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沉淀菌落。
进一步地,步骤(4)中,以所述腌制肉重量计,所述腐生葡萄球菌菌悬液添加量为4%-5%、木糖葡萄球菌菌悬液液添加量为3%。
进一步地,步骤(5)中晒干水分的方法包含:将预处理肉料晾于通风处,在22-27℃、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挂晾发酵2-3天。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预处理肉料晾晒至水分含量为45~6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03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