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安全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7444.8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5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岳靓;陶烨;闫红宇;屈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04 | 分类号: | G01S1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兴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17 | 代理人: | 屠志力 |
地址: | 21402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命体 遗留 检测 方法 装置 车辆 安全 控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雷达中频信号数据;对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距离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对距离维FFT数据进行速度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速度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根据累积生成距离‑时间图谱和速度‑时间图谱;根据累积得到的距离‑时间图谱和速度‑时间图谱,分别与标定的车内空环境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车内是否为空环境;基于累积得到的距离‑时间图谱和速度‑时间图谱、标定的车内空环境数据进行车内生命体检测,得到生命体检测结果;对接下来的每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滑窗处理;本发明在车辆驻停时能够及时发现生命体被困车内的危险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过毫米波雷达进行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普及,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但目前汽车仍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比如因疏忽而被遗留在车内的婴儿或者熟睡的成人长时间停留在密闭空间,容易发生闷死等悲剧,因此监测车内生命体驻留时间和情况,必要时发出警报,可减少发生此类意外的概率。由此可见,车内的生命体监测的社会需求十分迫切。
现有技术中,基于毫米波雷达进行活体检测的算法主要基于人体体动信号进行判别,先利用距离-角度图先确定目标位置,再根据目标位置信息提取对应的体动信号,得到体动信号之后进行呼吸心跳的解算,最终得到活体信息,这类方法仅针对人体进行监测,动物的体动信号与人体不同,无法兼容,且有效体动信号的提取需要目标相对静止,当目标晃动时便无法得到;还有一些方法基于雷达点云数据进行目标特征提取,主要包括目标RCS面积、强度、轮廓等特征,此类方法依赖于点云数据质量和数量,对毫米波雷达硬件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雷达具有较高的角分辨率和雷达数据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安全控制方法和装置,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提取生命体特征,在车辆驻停时,通过雷达实时检测车内是否存在生命体,能够及时发现生命体被困车内的危险情况。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内生命体遗留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向车辆发射的雷达探测信号被反射后的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得到的雷达中频信号数据;
步骤S120,对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第一维的傅里叶变换,即距离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距离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
步骤S130,对距离维FFT数据进行第二维的傅里叶变换,即速度维的傅里叶变换,得到速度维FFT数据并累积存储;
步骤S140,当累积存储的数据帧数达到窗口规定的数量时,根据累积的距离维FFT数据生成距离-时间图谱,根据累积的速度维FFT数据生成速度-时间图谱;
步骤S150,根据累积得到的距离-时间图谱和速度-时间图谱,分别与标定的车内空环境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车内是否为空环境,若是则结束当前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处理,继续下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处理;若否则进入下一步;
步骤S160,基于累积得到的距离-时间图谱和速度-时间图谱、标定的车内空环境数据进行车内生命体检测,得到生命体检测结果;
步骤S170,对接下来的每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进行滑窗处理,得到每一帧雷达中频信号数据的生命体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车内空环境数据具体包括车内空环境条件下的距离-时间图谱和速度-时间图谱。
进一步地,步骤S160具体包括:
a1)将累积得到的距离-时间图谱和速度-时间图谱分别与车内空环境数据相减,去除车内环境物体的干扰;
a2)对去除干扰后的距离-时间图谱和速度-时间图谱中每一帧数据进行进行峰值搜索,记录每一帧数据所有峰值位置索引和峰值强度,然后统计每个峰值出现的频次;
a3)根据峰值出现的频次和强度筛选有效峰值位置索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74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