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端固定深梁力学解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96844.7 | 申请日: | 2021-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1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艳;李慧颖;鲁海峰;姚多喜;张丽雯;刘阳;祝绍猛;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G06F17/13;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端 固定 力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端固定深梁力学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运用力学叠加方法,将两端固定深梁分成简支梁与纯弯曲状态来求解;2)对简支梁的深梁进行应力分析;3)对纯弯曲的深梁进行应力分析;4)两种状态下的应力分量进行叠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端固定端深梁解析解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需求,建筑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工业和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不断完善、安全度要求不断提高。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深梁问题越来越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应该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深梁问题越来越多,如结构截面尺寸相对于跨径来说较大的情况、梁的高阶振动、局部高度承载、弹性地基梁的地基沉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深梁理论。
由于近代建筑使用功能扩大,所受荷载成倍增加,因此作为主要承重和受弯构件的梁高度不断增大,当梁构件高度和跨度之比达到一定界限(本文沿用材料力学中通用说法,即认为梁的高度与跨度之比大于等于0.2时,就应考虑剪切变形对挠度产生的影响,以满足精度要求,此时的梁即可认为是深梁构件),就形成高度较大的深梁结构,现阶段深梁构件由于其巨大的承载能力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虽然在现代建筑中深梁构件的问题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有关深梁受的理论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极其缺乏结合工程实例的理论著作。许多学术专著仅仅对梁的弯曲进行了论述,而两端固定深梁问题几乎被人们一笔带过。
深梁构件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桥梁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梁构件的重要性,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梁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梁理论有以下几种:经典梁理论、一阶剪切变形梁理论、高阶剪切变形梁理论、精化理论和分解定理。
深梁结构形式不仅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而且在水工、港工、铁路、公路市政等其他土木工程范围内也被普遍采用,具体如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梁、框支剪力墙的底层大梁、地下室墙壁和墙式基础梁、各类储仓或水池的侧壁、水工结构中的深孔钢闸门的主梁、门式框架的主梁、吊车梁等都属于深梁的范畴。
由此可见深梁是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对其力学行为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由于经典梁弯曲理论不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对挠度的影响,所以当梁的相对高度较大时,就会引起相当大的误差。因此,出现了很多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深梁弯曲理论。梁的理论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它经历了从仅考虑弯曲正应变到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再从一阶剪切理论到高阶剪切理论的发展过程。
发明内容
深梁是工程中常遇到的结构构件之一,复杂截面的深梁应力分析已有很多解法,文献中常用的是叠加法、有限元解法、三角级数解等。本文采用的叠加法可以处理十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荷载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一种两端固定深梁力学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运用力学叠加方法,将两端固定深梁分成简支梁与纯弯曲状态来求解;
2)对简支梁的深梁进行应力分析;
3)对纯弯曲的深梁进行应力分析;
4)对两种状态下的应力分量进行叠加;
所述的步骤1)中的模型建立的原则为:
设两端固定端深梁的均布荷载及结构左右对称,运用力学叠加方法求解,将均布荷载下两端固支深梁的边界条件进行简化,解除其固定边的弯矩约束,左右两端均代以分布弯矩 M,将两边固支端(如附图1中的A)分成简支梁与纯弯曲状态(剪力为0,弯矩为常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6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跟踪系统及光学跟踪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轻质透光混凝土浇筑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