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装集成制动装置的宽轨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95438.9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5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锐;王云贵;罗汉江;吴畅;张显锋;祝笈;廖军;冯成礼;张光才;敬宣萱;肖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H13/36 | 分类号: | B61H13/36;B61H15/00;B61F5/5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张堰黎 |
地址: | 620032***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装 集成 制动 装置 宽轨副 构架 径向 转向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装集成制动装置的宽轨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包括:轮对及轴承、侧架组成、摇枕组成、轮对径向装置、间隙旁承、中央悬挂装置和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制动装置由主制动梁、副制动梁、单元制动缸、旋转杠杆、推杆和闸瓦构成;主制动梁与副制动梁平行设置于摇枕鱼腹下方,主制动梁和副制动梁端部均通过滑块与转向架侧架的滑槽限位滑动配合,副制动梁两端部分别与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推杆驱动连接;单元制动缸两端的驱动活塞均分别铰接一旋转杠杆,各旋转杠杆分别与主制动梁铰接、一推杆铰接驱动各闸瓦实现制动离合。本发明考虑1600mm及以上轨距宽轨线路运用条件,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采用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提高了转向架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1600mm及以上轨距宽轨线路、配装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的铁路货车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
背景技术
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是我国铁路货车主型转向架之一,是我国引进南非Scheffel转向架技术,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成果。它主要是通过由两个副构架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销接而成的轮对径向装置耦合前后轮对的运动,使转向架具有较大的抗剪刚度和较小的抗弯刚度。其中,副构架一般置于摇枕两端,连接杆从摇枕中部孔穿过。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直线运行时,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通过曲线时,前后轮对处于径向位置,可极大地减小轮轨冲角。从而起到有效降低轮轨动力作用、改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减轻轮轨磨耗和减少动力消耗的作用。
南非的Scheffel转向架主要在1067mm窄轨线路上运用;我国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主要在1435mm标准轨距线路上运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也曾先后研制了不同结构型式、不同轴重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系列化产品,并批量出口至澳大利亚、委内瑞拉、蒙古等国,其轨距主要为1435mm和1520mm。
同时,因其固有的结构特点,为满足车辆下部限界和设计标准要求,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主要采用传统的杠杆制动型式。
适用于1600mm及以上轨距宽轨线路,且配装集成制动装置的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目前还没有运用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适用于1600mm及以上轨距宽轨线路、配装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的铁路货车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1600mm及以上轨距宽轨线路,配装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空间结构合理,零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的铁路货车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配装集成制动装置的宽轨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包括:轮对及轴承、侧架组成、摇枕组成、橡胶堆、轮对径向装置、间隙旁承、中央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制动系统采用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
所述对推式集成制动装置由主制动梁、副制动梁、单元制动缸、旋转杠杆、推杆和闸瓦构成;主制动梁与副制动梁平行设置于摇枕鱼腹下方,主制动梁和副制动梁端部均通过滑块与转向架侧架的滑槽限位滑动配合;各闸瓦设置于轮对表面并与主制动梁或副制动梁端部可制动配合;副制动梁两端部分别与一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推杆驱动连接;单元制动缸设置于主制动梁侧,单元制动缸两端的驱动活塞均分别铰接一旋转杠杆,各旋转杠杆具有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的另两联接端分别与主制动梁铰接、一推杆铰接驱动各闸瓦实现制动离合。
所述单元制动缸集成双向闸瓦间隙调整器,具有行程指示功能;推杆具有长度可调结构。
所述轮对径向装置由两个副构架组成和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接杆通过圆销销接构成;轮对径向装置的圆销安装位置位于各制动梁上方,采用上部螺栓防脱装置限位结构,圆销尾部无凸出结构保证副构架组成与各制动梁间具有足够的相对运动空间。
所述副构架组成由承载鞍和U型副构架通过高强度拉铆钉组件铆接而成分体组合式结构,U型副构架U形弯部局部结构刚度薄弱处设置加强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54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