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91954.4 | 申请日: | 2021-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2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詹伟;胡智;严鑫;余以强;肖旦强;叶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8;F16F15/067;B08B1/00;B08B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金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9 | 代理人: | 张希睿 |
| 地址: | 31002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支护 复合 结构 | ||
1.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包括U型钢框架(10),所述U型钢框架(10)包括第一U型钢(1)与第二U型钢(2),所述第一U型钢(1)固定连接在第二U型钢(2)底端两侧,两根所述第一U型钢(1)之间底端连接有底板(3),所述第一U型钢(1)与第二U型钢(2)开口面均朝向隧道内壁,所述第一U型钢(1)内以及第二U型钢(2)内设置加固钢缆(6),所述加固钢缆(6)首尾相连形成隧道截面形状,加固钢缆(6)用于提升整个支护复合结构组合连接结构强度,所述第一U型钢(1)与隧道之间以及第二U型钢(2)与隧道之间均设置有长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板(4)远离隧道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远离长条板(4)一端朝向加固钢缆(6),所述防护机构远离长条板(4)一端与加固钢缆(6)之间的距离小于U型钢框架(10)两侧壁向外扩张的最大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护机构包括固定柱(71),所述固定柱(71)固定连接在长条板(4)远离隧道内壁一侧,所述固定柱(71)远离长条板(4)一端连接有弧形块(72),所述弧形块(72)开口端朝向加固钢缆(6),所述弧形块(72)与加固钢缆(6)之间的距离小于U型钢框架(10)两侧壁向外扩张的最大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型钢(2)形状与隧道顶面形状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板(4)等距分布在第一U型钢(1)外侧以及第二U型钢(2)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钢(1)与第二U型钢(2)连接处内外两侧均设置角板(5),两块所述角板(5)通过螺栓与螺母将第一U型钢(1)与第二U型钢(2)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块(72)内侧设置橡胶垫(7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71)与弧形块(72)之间加装伸缩柱(74),所述固定柱(71)靠近弧形块(72)一端开设活动腔(75),所述活动腔(75)内侧开设有与其相互贯通的安装腔(76),所述安装腔(76)内设有弹簧(77),所述伸缩柱(74)一端延伸至活动腔(75)内与弹簧(77)连接,所述伸缩柱(74)可在活动腔(75)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74)远离弧形块(72)一端与安装腔(76)开口端的距离同样小于第一U型钢(1)两侧壁向外扩张的最大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缓冲吸能支护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75)开口端嵌入清洁环(8),所述清洁环(8)内部等环距连接有清洁刷毛(81),所述清洁刷毛(81)自由端与伸缩柱(74)外表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9195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消泡装置的涂覆机
- 下一篇:一种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