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86136.5 | 申请日: | 2021-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4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运;董远夏;朱佳俊;朱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H01M10/617;H01M10/6568;H01M10/658;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失控 防护 装置 | ||
1.一种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与多个导热套筒;所述导热套筒包括筒上部与筒下部,所述导热套筒的筒上部用于套设在电池的中上部,且所述筒上部内侧贴合在所述电池的表面,所述筒下部所围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筒上部所围区域的尺寸;所述筒下部内侧与所述电池表面具有间隙;
所述多个导热套筒间隔设置,相邻所述导热套筒之间填充有绝热材料;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多个导热套筒的底端,并与导热套筒紧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套筒的高度小于所述电池的高度,相邻电池高出所述导热套筒的部分之间填充有所述绝热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下部的厚度不小于筒上部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下部上位于窄端的两面可设置为开放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材料采用气凝胶胶毡或者气凝胶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套筒的下端与液冷板之间填充有防震导热垫,所述防震导热垫分别紧密贴合所述液冷板和电池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并联设有多组流道,多组流道的两端分别汇聚于进液口和出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上部的高度不小于10mm,所述筒下部的高度为电池高度的65%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套筒筒下部开有小孔,所述筒下部与电池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气凝胶粉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热套筒组成的套筒集合的外侧设置有侧盖板,所述侧盖板与所述套筒集合之间设置隔热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861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