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三摇臂结构内燃机缸内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9783.3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方动力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6 | 分类号: | F01L13/06;F01L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摇臂 结构 内燃机 制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三摇臂结构内燃机缸内制动装置,包括与凸轮配合的滚轮、进气摇臂组件、排气摇臂组件和制动摇臂组件,进气摇臂组件和排气摇臂组件的气门端设置有液压挺柱组件,液压挺柱组件与气门桥组件相配合,制动摇臂组件上设置有制动阀组件和控制阀组件;所述的摇臂轴上设置有润滑油道和制动控制油道,所述的制动摇臂组件上设置有制动油道和制动阀油道,所述的制动控制油道经制动油道与控制阀组件相通,所述的控制阀组件设置于制动油道和制动阀油道之间,所述的制动阀油道与制动阀组件相通。其优点在于:结构合理,能够提高制动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发动机噪音,提高NVH。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燃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三摇臂结构内燃机缸内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各种中、重型商用汽车都进入了不同行业的运输领域,运输途中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各种中、重型商用汽车在运输途中的制动性能都是很重要,尤其在长下坡时,行驶安全性更不容乐观。由于在长下坡时,驾驶员要频繁采用制动器进行制动减速,从而使制动器过热,造成制动器制动效能逐渐下降甚至导致失效。在崎岖山路加上长坡度道路更为严重,一些中、重型商用汽车上会设置一个大水箱对制动器轮毂进行浇水来进行强制冷却,但是,这样会加速产生轮毂疲劳开裂的严重后果,直接对车辆行驶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威胁。另外,在寒冷的冬季,对制动器轮毂进行浇水进行强制冷却的水流到地面上结冰,会对后面的车辆行驶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中、重型商用汽车的发动机功率越来越大,载重也越来越重,一些行驶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现在发动机的常规制动功率状态,已经不能满足行驶制动安全的要求。同时由于发动机制造技术的提高,在设计和使用环境更加紧凑,对气门间隙的正常调整带来了很多的复杂性和困难。为此,提高发动机制动性能和功率及应用气门间隙稳定补偿技术是非常重大的研究课题。
之前为了提高制动性能和功率,设计了一款缸内制动装置,详见申请号为CN202010823189.X的专利申请,该申请中的缸内制动装置,包括摇臂轴;进气摇臂结构,转动安装在摇臂轴上;排气摇臂结构,包括排气门桥和排气摇臂组件;第一制动摇臂结构包括第一制动摇臂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凸轮以及转动安装在摇臂轴上的第一制动摇臂;第一制动控制阀组件,包括阀杆,与第一制动摇臂的另一端相连,能相对第一制动摇臂上下移动,并能在高压油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至与第一排气门相抵;第一弹性件,使阀杆保持向上移动而与第一排气门的顶部具有间隙的趋势。如此能够改变第一排气门的制动动作,在压缩行程阶段打开排气门,排出高压气体至排气管中,释放掉能量,使发动机变成吸收能量的空气压缩机,消耗整车动能和势能,提高制动功率。
之前还设计了另一款缸内制动装置,详见申请号为CN202010180539.5的专利申请,该申请的缸内制动装置,包括排气门桥,其上安装有排气门;摇臂,一端与凸轮相连;气门调整螺栓,上端和摇臂的另一端相连,下端和位于排气门桥上方的安装座通过球头结构相连;活动座,设于排气门桥内且二者之间能相对上下移动,活动座在一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保持与安装座的下端面相抵的趋势;油道,可切换地将润滑油进油口或者高压油进油口与摇臂、气门调整螺栓、安装座、活动座直至排气门桥依次连通;在第四弹性件驱动下的弹性阀杆;行程限位部件,设置在气缸盖上;当缸内制动起效工作时,活动座向上移动,排气门桥向下移动,弹性阀杆下方与行程限位部件抵触,弹性阀杆打开出口泄漏高压油,提高了排气门间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申请了申请号为CN202021715422.4的专利,但是在后续的生产、研究中发现,它们的结构仍有可改进之处,因此对缸内制动装置的结构作了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弥补上述之不足,向社会公开一种具有三摇臂结构内燃机缸内制动装置,其结构合理,能够提高制动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发动机噪音,提高NVH。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方动力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方动力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9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