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78047.6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2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松原圭吾;马场正幸;稻吉智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爱信 |
主分类号: | B60W10/02 | 分类号: | B60W10/02;B60W10/06;B60W10/08;B60W20/4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李今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控制装置。车辆的控制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引擎的起动时,在将所述离合器的控制状态从分离状态切换到接合状态的过渡中,在以传递提升引擎的转速的启动转矩的方式将第2指令值输出给所述液压控制回路系统之前,以收紧组件间隙的方式输出第1指令值,在所述引擎的起动时,进行所述电动机输出所述启动转矩的第1控制和所述引擎开始运转的第2控制,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在第1状况时的所述引擎的起动时,将所述第1指令值设定为第1液压,另一方面,在第2状况时的所述引擎的起动时,将所述第1指令值设定为更高的第2液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引擎、电动机以及能够将引擎与电动机之间的连结切离的离合器的车辆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广泛已知具备引擎、与所述引擎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能够传递动力地连结的电动机、以及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所述引擎与所述电动机之间的、通过控制液压式的离合器致动器而切换控制状态的离合器的车辆的控制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18-30507记载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控制装置与其对应。在该日本特开2018-30507中,公开:在引擎起动时,在一边使离合器的转矩容量渐增一边使离合器的控制状态从分离状态切换到接合状态,另外在使离合器的转矩容量渐增之前,进行将供给到离合器致动器的液压的指令值维持为一定压的定压控制,进行收紧离合器的组件间隙的组件收紧。
发明内容
但是,离合器在组件收紧未完成时,无法产生转矩容量。另一方面,在所述定压控制中,由于液压的指令值的差异,直至离合器的组件收紧完成的时间不同。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所述定压控制中的液压的指令值,存在能够使起动响应性、冲击降低等引擎的起动性能提高的余地。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引擎的起动时能够使引擎的起动性能提高的车辆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其中,该车辆具备:引擎;电动机,与所述引擎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能够传递动力地连结;离合器,设置于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的所述引擎与所述电动机之间,通过控制液压式的离合器致动器而切换控制状态;以及液压控制回路系统,向所述离合器致动器供给调压后的液压,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引擎的起动时,在将所述离合器的控制状态从分离状态切换到接合状态的过渡过程中,在将第2指令值输出给所述液压控制回路系统之前,将第1指令值输出给所述液压控制回路系统,所述第2指令值是用于以使所述离合器传递提升所述引擎的转速的启动转矩的方式向所述离合器致动器供给液压的指令值,所述第1指令值是用于以收紧所述离合器的组件间隙的方式向所述离合器致动器供给液压的指令值,在所述引擎的起动时,进行所述电动机输出所述启动转矩的第1控制和所述引擎开始运转的第2控制,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第1状况时的所述引擎的起动时,将所述第1指令值设定为第1液压,另一方面,在第2状况时的所述引擎的起动时,将所述第1指令值设定为比所述第1液压高的第2液压。
根据上述方式,在第1状况时的引擎的起动时,第1指令值被设定为一定压的第1液压,另一方面,在第2状况时的引擎的起动时,第1指令值被设定为比第1液压高的一定压的第2液压,所以能够根据是第1状况还是第2状况,分开使用使离合器成为组件间隙被收紧的组件收紧完成状态的控制,能够进行与车辆状况对应的引擎起动。例如,在第1状况时,起动冲击易于降低,在第2状况时,起动响应性易于提高。因此,在引擎的起动时能够使引擎的起动性能提高。
在上述方式中,所述第1液压是使所述离合器不产生转矩容量并且将所述离合器维持为所述组件间隙被收紧的状态的指令值,所述第2液压是所述第2指令值。
根据上述方式,所述第1液压是将离合器维持为使离合器不产生转矩容量的状态并且所述组件收紧完成状态的液压指令值,所以在第1状况时,起动冲击易于降低。另外,所述第2液压是启动用的液压指令值,所以在第2状况时,起动响应性易于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爱信,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爱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8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