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磁阀线束接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65951.3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5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市瑞鸿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05 | 分类号: | H01R43/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工业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磁阀 接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电磁阀线束接线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传动机构、夹线机构、剥线机构、触摸屏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左端前后侧分别开设相同的矩形滑槽,所述底座左端后侧的矩形滑槽左右两端的底座分别螺纹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支撑环,左右所述支撑环分别与丝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上套装所述夹线机构的第一T型滑块,所述剥线机构的固定板与所述丝杆后侧的底座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剥线机构还包括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伺服电机右端的底座边缘通过圆柱安装所述触摸屏,所述伺服电机后端的底座边缘安装所述控制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剥线实现自动化,确保接线均匀,保证载荷均匀,提高接线安全性和美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线束接线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电磁阀线束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阀属于汽车上的执行机构,是电子控制系统的执行元件,汽车线束生产不可避免要将成品电磁阀复接到线束的线上。传统线束对电磁阀进行复接就是在一处开口,不管多少条都用一个大U型端冲压在一起,这种接法的弊端是:扎堆复接,容易造成冲压不到位,个别线冲压拉力不够,造成掉线;在一处复接电磁阀,电线荷载大,易引起自燃;在一处复接电磁阀,造成该处非常臃肿,主机厂安装困难;在一处复接电磁阀,线束整体不顺畅,影响整体线束美观;同时上述接线过程,大多数采用人工剥线的方式,没效率低下,剥线的一致性很难保证;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磁阀线束接线装置,解决汽车线束需要多位置剥线的问题,辅助汽车电磁阀线束接线。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磁阀线束接线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传动机构、夹线机构、剥线机构、触摸屏以及控制器;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角分别安装脚垫,所述底座左端前后侧分别开设相同的矩形滑槽,所述底座左端后侧的矩形滑槽左右两端的底座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支撑环,左右所述支撑环分别与丝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右端与联轴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联轴器另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所述丝杆上套装所述夹线机构的第一T型滑块,所述第一T型滑块凸起的一端插入后侧所述矩形滑槽中左右滑动,所述第一T型滑块前侧壁上部开槽与矩形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梁上套装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左侧壁固定连接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中心孔的下侧壁固定连接套管,所述套管底端与电线固定管的侧壁中心贯穿并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内与调节杆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底端与压线环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矩形梁的另一端与第二T型滑块的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T型滑块凸起的一端插入前侧所述矩形滑槽中左右滑动,所述剥线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丝杆后侧的底座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表面与Z型支架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Z型支架上壁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轴固定安装上部割线板,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轴固定安装上部切线板,所述上部割线板正下方的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下部割线垫板,所述上部切线板正下方的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下部切线垫板,所述伺服电机右端的底座边缘通过圆柱安装所述触摸屏,所述伺服电机后端的底座边缘安装所述控制器;通过设置两组相同的夹线机构套装在传动机构的丝杆上,实现夹线机构的水平左右运动,采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可以实现左右两组夹线机构之间线缆在绷直状态下,精准按照预设的距离进行左右移动;同时,配合剥线机构左右两侧的上部割线板和上部切线板,实现对汽车主线线束等间距的切割、剥皮,提升汽车主线线束与电磁阀线束复接的精准度和美观度,避免了传统复接线束时的扎堆接线、无序接线、混乱接线,保证复接线束的安全性;另外,通过设计上部割线板、下部割线垫板上下表面各6组不同规格的压线转轮和割线轮以及上部切线板、下部切线垫上下表面各6组不同规格的上切线口和下半圆切线口,实现对6种不同线径的线束的剥线适配,提升该装置的通用性,减轻人工工作负荷,提高线束复接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矩形梁上侧壁中间均匀开设6个定位孔;设计6个定位孔,可以实现调节块沿着矩形梁前后移动,从而调整左右两侧的调节杆底端与压线环至不同规格的线径的剥线机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市瑞鸿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龙岩市瑞鸿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5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