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65944.3 | 申请日: | 2021-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2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聂建国;唐若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锴 |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隧道支护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混凝土,支撑组件适于设置于隧道内壁,并与隧道内壁之间形成注浆腔;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护环组件,至少一个支护环组件沿隧道长度方向依次拼接;混凝土注入于注浆腔内。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隧道支护结构,提高了岩爆防护等级,刚度可变,抗变形能力强,具有受力性能优越、施工条件灵活、模板安装方便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支护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地面上高楼林立,可用的面积越来越少,为了便于人们生活,缓解道路交通压力,隧道应运而生。
隧道施工通常是指在山体或者地下进行通道挖掘,在进行隧道施工时,为了避免隧道顶出现塌方的情况,通常需要使用支护装置进行支撑防护。
目前隧道工程支护结构多采用二次衬砌的方式,并不能在施工阶段及时且有效地抵御不同岩爆等级的破坏,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旨在提升隧道支护结构的岩爆防护能力,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隧道支护结构,所述隧道支护结构包括:
支撑组件,适于设置于隧道内壁,并与隧道内壁之间形成注浆腔;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护环组件,至少一个所述支护环组件沿隧道长度方向依次拼接;以及
混凝土,注入于所述注浆腔内。
可选地,所述支护环组件均呈环形设置,所述支护环组件包括:
多个钢板单元,每一所述钢板单元沿隧道环向依次拼接,且每一所述钢板单元均设有连通所述注浆腔的注浆口。
可选地,每一所述钢板单元均包括:
内环钢板,呈拱形设置,所述内环钢板具有相对的两弧边和相对的两侧边;以及
第一拼接板,设于所述内环钢板的弧边,隧道长度方向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拼接板相互拼接。
可选地,每一所述钢板单元还包括:
第二拼接板,设于所述内环钢板的侧边,隧道环向相邻的两所述第二拼接板相互拼接。
可选地,所述内环钢板背对所述混凝土的一侧设有加强部,用于增强所述钢板单元的抗弯刚度。
可选地,所述加强部为凸设于所述内环钢板的加劲肋。
可选地,所述加劲肋沿所述内环钢板的环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加劲肋的数量为两至三条。
可选地,所述加劲肋的两侧设有角钢。
可选地,所述角钢的横截面呈“L”字形设置。
可选地,在隧道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所述支护环组件为错缝拼接。
可选地,相邻的两所述支护环组件的相位差为10°-50°。
可选地,所述支护环组件的数量为6个,且每一支护环组件均具有6个所述内环钢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隧道支护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依次安装多个所述内环钢板,以组装成所述支撑组件;
注入所述混凝土至所述注浆腔内;
待所述混凝土硬化成型后,依次拆卸所述内环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5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造精密电路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