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流程制备永磁铁氧体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3585.8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0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姜涛;周玉娟;杨永斌;李骞;钟寿国;陈羽峰;吴金甜;李光辉;郭宇峰;范晓慧;黄柱成;张元波;彭志伟;甘敏;易凌云;杨凌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C04B35/622;H01F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魏龙霞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程 制备 永磁 铁氧体 工艺 | ||
一种短流程制备永磁铁氧体的工艺:按照SrO·nFe2O3,5.6n6.1的摩尔比,将超纯磁铁精矿和碳酸锶进行配料,然后进行湿法混磨、滤水;将滤水后的料浆入第一条回转窑干燥、制粒和预氧化,然后入第二条回转窑预烧;将预烧后的物料粉碎,添加添加剂进行二次配料,然后湿法混磨、滤水、充磁压制成型、烧结、磨削加工,得到永磁铁氧体。本发明在永磁铁氧体的制备过程中创新性提出两段回转窑工艺,第一条回转窑内进行预烧料的干燥、制粒及预氧化,第二条回转窑内完成预烧反应,使得超纯磁铁精矿的氧化与铁锶氧化物的固相烧结反应过程紧密衔接,省去现有工艺中的烘干、冷却、造球、强混及链痹机预氧化环节,由此生产更加高效顺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永磁铁氧体材料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流程制备永磁铁氧体的工艺。
背景技术
永磁材料作为磁性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子工业、信息产业、摩托车、电动工具行业、汽车工业等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永磁铁氧体材料具有综合性价比高,使用方便的优势,在汽车电机、扬声器、耳机及各类仪表中广泛应用。同等功率的直流电机比交流电机能够降低30~50%的能耗。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直流电机必将大规模替代高能耗交流电机。永磁铁氧体磁瓦对直流电机而言必不可少,这给永磁铁氧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永磁铁氧体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永磁铁氧体产品60%以上是以铁鳞为原料生产中低端铁氧体材料,其余大多以铁红为原料生产中高端产品,还有少量以高纯磁铁精矿(TFe71.5%、纯度为99%)为原料制备中低档铁氧体材料,产品性能与FB5系水平相当。生产铁氧体材料的铁红依赖进口,近些年国家加大对进口铁红的严格管控,而国内铁红的生产力水平暂时满足不了铁氧体行业所需,铁红价格持续上涨且供不应求。铁鳞为钢铁厂轧钢副产品,现国家提倡钢铁冶炼短流程,铁鳞用作含铁原料和冷却剂返回转炉和电炉炼钢。
高纯磁铁精矿受限于原料纯度(含硅铝元素杂质0.2%)而只能生产中低档铁氧体产品。而且,现有的以高纯磁铁精矿(TFe71.5%)为原料制备铁氧体材料的工艺为链痹机回转窑工艺,如图1所示,该工艺包括原料烘干及预氧化、冷却、细磨、一次称量配料、强混、造球等繁多步骤,流程冗长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短流程制备永磁铁氧体的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短流程制备永磁铁氧体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化学式SrO·nFe2O3,5.6n6.1的摩尔比,将超纯磁铁精矿和碳酸锶进行一次配料;
(2)将步骤(1)后的物料进行湿法混磨、滤水;
(3)将滤水后的一次料浆入第一条回转窑干燥、制粒和预氧化,然后入第二条回转窑预烧;
(4)将步骤(3)预烧后的物料粉碎,添加碳酸钙、二氧化硅、硼酸、三氧化二铝和分散剂进行二次配料;
(5)将步骤(4)后的物料进行湿法混磨、滤水、充磁压制成型、烧结及磨削加工,得到永磁铁氧体。
上述的工艺,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超纯磁铁精矿水分进行在线检测并实时反馈给一次配料系统。
上述的工艺,优选的,步骤(3)中,浆料进入第一条回转窑先升温至200~500℃干燥,保温3~4h,再升温至800~900℃预氧化,保温2~3h,窑炉口配备鼓风装置,保证窑内含氧量在9%以上,料粉在回转窑内滚动自动制备成小球。
上述的工艺,优选的,步骤(3)中,第二条回转窑的窑炉温度为1260~1310℃,窑炉内含氧量控制在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35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