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衬底电荷耦合的1200V体硅LDMOS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5507.3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2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龙;崔永久;马杰;王肖娜;袁帅;祝靖;孙伟锋;时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10;H01L29/0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底 电荷 耦合 1200 体硅 ldmos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衬底电荷耦合的1200V体硅LDMOS及其制备方法,在P型衬底上设有N型SN埋层,在N型SN埋层上方且靠近漏极侧设有N型DN埋层,在N型SN埋层上方且靠近源极侧设有5个P型BP埋层。P型BP埋层和N型DN埋层上方设有P型P‑well体区、N型漂移区和N型N‑well缓冲层。漂移区上方设有场氧化层、多晶硅栅、二氧化硅氧化层和金属场板,其中金属场板横跨于场氧化层上方,多晶硅栅自源极N型重掺杂区上方经过P型P‑well体区,延伸至场氧化层上方。源极N型重掺杂区和源极P型重掺杂区通过源极金属和源极相连,漏极N型重掺杂区通过漏极金属和漏极相连。本发明结构在低衬底电阻率的衬底材料下即可实现1200V的耐压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衬底电荷耦合的1200V体硅LDMOS(横向双扩散MOS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高压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于电源开关、电机驱动、汽车电子和新能源发电等领域。而高压集成路中很关键的一项技术设计就是高压LDMOS器件的设计。高压体硅LDMOS由于其工艺相对简单且与其他工艺相兼容的优点,在高压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1200V的高压集成电路,就需要耐压等级为1200V的LDMOS来实现电平移位的功能。由于1200V耐压等级的LDMOS耐压要求高,因此在设计1200V时的时需要从横向耐压和纵向耐压两个方面来考虑。对于横向耐压的设计要求,可以通过采用场板、RESURF技术和场限环等终端技术来提高耐压。对于纵向耐压的设计,目前最常见的技术还是增加衬底电阻率来满足纵向耐压的需求。但是高衬底电阻率的衬底材料又有价格昂贵和均匀性差的缺点。因此具有高耐压能力的1200V体硅LDMOS急需被研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衬底电荷耦合的1200V体硅LDMOS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具有高耐压能力的1200V体硅LDMOS。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衬底电荷耦合的1200V体硅LDMOS包括P型衬底,在P型衬底中设有N型SN埋层,在N型SN埋层上方且靠近漏极侧设有N型DN埋层,在N型SN埋层上方且靠近源极侧设有5个P型BP埋层,P型BP埋层和N型DN埋层上方设有P型P-well体区、N型漂移区和N型N-well缓冲层,其中P型P-well体区内设有源极N型重掺杂区和源极P型重掺杂区,N型N-well缓冲层内设有漏极N型重掺杂区;N型漂移区上方设有场氧化层、多晶硅栅、二氧化硅氧化层和金属场板,其中金属场板横跨于场氧化层上方,多晶硅栅自源极N型重掺杂区上方经过P型P-well体区延伸至场氧化层上方;源极N型重掺杂区和源极P型重掺杂区通过源极金属和源极相连,漏极N型重掺杂区通过漏极金属和漏极相连。
所述的N型SN埋层通过两次外延离子注入形成,两次外延的厚度分别为6.0~8.0um。
所述的N型SN埋层的离子注入的窗口宽度为2.0~2.5um,相邻离子注入窗口的间距为16.0~18.0um。
本发明的一种衬底电荷耦合的1200V体硅LDMOS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在P型衬底进行N型离子注入后,第一次生长厚度为8um的P型外延层;
步骤2:在第一次生长的P型外延层进行N型离子注入后,第二次生长厚度为8um的P型外延层;
步骤3:在第二次生长的P型外延层进行N型离子注入后,退火形成N型SN埋层,接着第三次生长厚度为6um的P型外延层;
步骤4:在第三次生长的P型外延层进行N型离子注入后,退火形成N型DN埋层,在第三次生长的P型外延层进行P型离子注入后,退火形成P型BP埋层,接着第四次生长厚度为6um的P型外延层;
步骤5:在第四次生长的P型外延层进行N型离子注入后,退火形成N型漂移区,接着继续进行N型离子注入,退火形成N型N-well缓冲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未经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5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多级治理系统
- 下一篇:叶片出口角可变的直流旋风分离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