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去除卤代有机物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分散型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55129.9 | 申请日: | 2021-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0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张丹丹;卞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35/10;B01J35/02;C02F1/461;C02F1/467;C02F1/70;C02F101/36;C02F101/3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有机物 活性 位异核 金属 原子 分散 电催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催化材料以非金属原子修饰的天然材料(膨润土、黏土和硅藻土)和工业材料(石墨烯、炭黑、活性炭、乙炔黑和碳纳米管)为载体,非金属可以为氨基酸类、尿素、单氰胺、二氰二胺、三聚氰胺、吡咯和吡啶中的一种或两种提供的氮原子,双金属原子(Fe、Ni、Cu、Mn、Zn、Co、Sn、Rh、Ru和Pb中任意两种)与非金属原子形成配位分布在载体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加入氮源就能制备出金属配位稳定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结构催化剂,可提供优异的催化性能用作卤代有机物的选择性加氢还原。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完全去除污染物,有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的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氮掺杂载体负载双活性位异核金属(Fe、Ni、Cu、Mn、Zn、Co、Sn、Rh、Ru、Pb中任意两种金属)原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催化剂电催化还原去除卤代有机物的研究,属于电催化材料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原子分散型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高活性阴极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处理效果,通过催化剂表面不饱和配位金属与吸附基团的相互作用,在电极表面添加各种金属催化剂,吸附目标污染物和中间体。由于大多数催化反应发生在催化剂表面,污染物难以进入金属进行反应,催化剂中金属的利用率低。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开发高性能的催化剂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将金属减小到原子形式,通过减小催化剂中金属的几何尺寸,充分利用每个金属原子,而单金属原子催化剂(专利号CN113258084A)由于在制备和催化过程中的聚集,催化活性位点的降低和催化剂负荷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单原子催化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为了打破其单一活性组分的限制,双原子催化剂可以进一步提高活性中心和原子负载,有更多的机会通过电子轨道的相互作用来调整d带中心,具备一种以上的吸附位点而打破线性比例关系并优化多种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优化中间体在活性位点上的吸附能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原子分散材料的特殊性质结合起来,提高整体催化性能,促进双原子催化剂未来实际应用的发展。
目前对于金属原子形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由于金属粒子减小到原子水平,比表面积增大,金属表面自由能增加,在制备和反应时极易发生团聚形成大的团簇,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因此开发一种良好载体材料能够分散稳定金属原子是制备单分散金属双原子催化剂的前提条件。氮掺杂载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化学结构,通过金属与氮原子形成配位结构从而稳定金属原子,不易形成团聚结构,因此在作为催化剂载体时不仅可有效的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还能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因此本研究采用氮掺杂载体材料负载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分散型阴极催化剂,采用阴极还原去除污染物的电化学处理方法,对卤代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完全去除带有该污染物的毒性。采用简单的方法制备该催化剂,负载金属原子的种类和组分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控,该方法成本低,催化效果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普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于推广的双活性位异核金属原子络合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使金属催化剂的利用率提高到极限,所述的催化材料具有高催化活性,可以实现对卤代有机物的去除,为实现废水资源化、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供新的材料选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催化材料以天然材料和工业材料为载体,双金属原子(Fe、Ni、Cu、Mn、Zn、Co、Sn、Rh、Ru和Pb中任意两种金属)与氮形成配位均匀分布在载体上。
所述的非金属氮原子改性载体负载的单分散异核双金属原子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
S1将载体材料粉末和氮源溶于水中,通过超声分散技术制成溶液A,将两种金属前驱体溶于溶剂中,通过超声分散技术制成溶液B;
S2将溶液B分散在溶液A中,搅拌后烘干并将混合物研磨成粉末至70目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51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